“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是发展内在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因为地球没有足够资源支撑。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对人类有所贡献。”
2013年7月22号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规划展示馆,参观两型社会实践展。在生态环境展区,有两幅图片让总书记驻足良久,特别询问并肯定称赞。
光阴流逝,岁月留痕。9年里,总书记的话历久弥新,与此同时,武汉以绿色为底,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一座滨水生态绿城正“破茧蝶变”!
“总书记对这些数据最感兴趣”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武汉规划展示馆,首先看的就是这幅武汉市的生态框架总览图。总书记伫立良久,详细询问了规划实施的细节。这里也是此次展览中,他最感兴趣的一部分。
当时总书记特别询问:“武汉靠什么方式实现城市两环隔离?”罗严妤,是当时展览的讲解员,她重点介绍了总览图上以三环线绿化带为起点的六大绿楔,它们像楔子一样,依托武汉的一些自然的水系、山脉这些自然资源,楔入了这个城市的空间当中。
“总书记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森林覆盖率两个数据的变化很感兴趣。他称赞数据很直观,变化很明显。”罗严妤说。当天,展示馆还实时展示了武汉市监测的PM2.5,每一处的空气质量都显示优良,习近平总书记夸赞说:“武汉的空气质量很好!”这句点赞,也坚定了武汉向生态之城迈进的步伐。
最新生态框架图
在持续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上,在锚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全域生态框架背景下,武汉的绿楔更绿也更长了。汤逊湖绿楔的主体汤逊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刚刚完成1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部分区域达到了两米深的可视度。汤逊湖绿楔向东南方延伸至梁子湖,青菱湖绿楔向南延伸到咸宁斧头湖、后官湖绿楔向西延伸到江汉平原……
后官湖退垸后
武汉六大绿楔向外辐射,纷纷找到了城市圈的注脚,对内深入主城核心,形成连接城市内外的城市风道和郊野公园群。
武汉:城水相融、人水相依
看完武汉的总体生态框架,总书记来到了碧水蓝天展区,这里展示了武汉在江湖连通、湿地保护、人水和谐等方面的可喜成果。在人水和谐展板处,总书记停留许久,仔细观看了展板上汉口江滩的图片。
讲解员罗严妤说:“总书记看到这块展板之后,当时就提出我们武汉市滨江的公共空间建设和人水和谐的环境建设,是非常具有示范意义的。”
2020年底,湖北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就在上个月,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洪山江滩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武汉中心城区江滩全部串联成景。
洪山江滩
美丽江滩连成线,是市民的亲水空间,更是坚强的防洪壁垒。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最北端的青山江滩,便是武汉首座采取缓坡式堤防建设方式的江滩。武汉市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堤防管理科向鑫介绍说:“堤防内部埋入了14米深、60厘米厚的防洪墙,外表披红挂绿,内里钢筋铁骨,防洪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宁静大气的汉口江滩、简洁朴实的武昌江滩、曲径通幽的汉阳江滩……如今武汉的各个江滩“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被长江串联起来。
绿色发展有担当
武汉因水而美,因水而居,因水而兴。大江大湖成就了大武汉之大,保护大江大湖是武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武汉持续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在今年首次实现劣五类湖泊全面清零;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74%,森林蓄积量840.87万立方米。在近日发布的《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武汉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Ⅴ类湖泊,“北峰南泽、河湖密布”的自然生态格局更加稳固。
起笔美丽武汉,落笔绿色家园。未来,武汉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