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今天从武汉大学了解到,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个运用了测绘遥感技术的停车库系统在今天正式通过了试运行验收,将在武汉和全国进行规模化运用。
今天上午,记者在武汉市普爱医院位于硚口区汉正街附近,这里的周边有大量居民楼和商铺,路面狭窄,车流量大,来医院就医的市民也不少,停车一直是个难题,医院立体车库建在一个狭长地块上,面积不大,入口较窄,有12层高,车位165个。
负责这个车库运营的硚口区国资经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块地长39米,宽14.8米,总面积仅约577平方米,因为这附近停车困难,当时拿到这块地时就考虑做停车位,但如果做成地面车位,仅能停15辆车。后来,他们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智象机器人有限公司接洽,综合考虑普爱医院的停车需求、场地情况、交通流量等因素后,建成了这一智能立体车库,车位增长了10倍。建设成本比一般的立体车库低,主要使用成本是电费,“我们没做宣传,主要是临停,目前试运营情况良好,白天使用率能达到60%左右,很多人联系我们想办月卡、年卡,准备等正式运营就开放办卡。”
“特别方便,比以前的立体车库好用多了!”在武汉普爱医院停车楼门口,记者看到,市民拿出一张电子票,对着车库二维码扫一扫,一分钟不到,车库门开,顺利取车。
经常在这里停车的市民告诉记者,车库入口宽,打个盘子就能进来,不像以前停在其他立体车库里,要打几道盘子,停正停好才行。”车进车库后,当车头前的显示屏出现“勾”的标记,就可以下车了,拿到停车电子票,取车时再扫一扫,就能取车。整个流程简单、快捷,“我以前停的立体车库,要等半天。”
“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到停车库系统,相当于给车库加装了‘眼睛’和‘大脑’,使它更智能,让停车又快又准,大大提升立体车库的使用率。”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教授告诉记者,这一创意从提出到应用,经过了无数失败后重来,历时8年多。
吴华意教授和其他高校技术团队共同研发的雄鹰抓取式停车机器人。是将测绘遥感技术首次应用于立体车库系统,在武汉普爱医院立体车库试运营大半年,效果很好,同时研发的猎豹抱运式智能搬运器,也即将投入运营。
据了解,车库的六个入口都宽达3.8米,几乎是其它车库的两倍宽,采用雄鹰抓取式技术,车辆入库后无需刻意摆正,机器人视觉雷达可以准确定位车辆位置并迅速抓取车辆入位,不论存车还是取车,车主无需掉头或调整车位。
而在硚口政务中心旁,一幢14层的停车楼正在进行后期清理工作,即将投入运营。政务中心每天最高峰有1000多辆车出入,日均也有六七百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停车楼所在位置原是一处酒店的老锅炉房,面积非常狭小,不足600平方米,建成智能立体车库后,原本仅可形成14个地面车位变成了234个立体车位。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停车取车全过程。2-7层停SUV等大车,7-14层停小车,车库进出口分离设计,轻松进入车位后,在车库门口触摸屏点击停车,只见一台“强悍”的机械设备快速运转,伸出两臂,从两侧把车辆“抱”到空位。取车时,依旧扫二维码,几十秒的时间,车辆又到了出口,可以开走了。上下14层,不到一分钟!
在这个车库运行的是三台猎豹抱运式智能搬运器。武汉智象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远明介绍,猎豹抱运式搬运器的大轮胎移动,使搬运速度达到全世界最快,“我们测算过多次,从最远的14楼停车位取车到1楼取车位,并准备好司机接手,花费时间仅为69秒。全库平均存取车速度为50秒,最快43秒。”
据了解,目前,采用测绘遥感技术的智能停车库将在武汉市进一步应用起来,还将与厦门、贵州、青岛、深圳等地达成多项合作,技术充分利用“碎片”地段,除了建设新库,还可以用来改造废旧的立体车库。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嵬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