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
广大市民普遍通过
网络开展办公、教学、购物活动
而一些诈骗犯罪分子
利用这一特殊时期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
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的骗局及应对方法
一起看看吧
虚假代购生活、防疫物资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潜入小区业主微信群,冒充附近商铺的采购人员,在群内发布相关物资售卖信息并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布到群内,为了骗取业主信任还会发布视频或伪造虚假的好评信息。同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群内发起团购,业主为了早日拿到物资,纷纷将钱款转入该账户,不法分子收款后便退群失联。
提醒:我们购买生活、防疫物资应选择正规渠道,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若只能通过网络卖家购买物资,应仔细甄别、核实其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若购买时遇到问题,请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以疫情流调为由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或疫情流调负责人员,给市民拨打电话,谎称其是密接或次密接人员,要求被害人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并发送链接向其索要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户、手机号码等,并以大数据平台发送信息确认为由,骗取被害人银行转账验证码实施诈骗。
提醒:流调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户和密码,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若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所在地区居委会或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
招聘抗疫相关工作人员诈骗
疫情期间需要大量抗疫工作人员,不少市民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法分子瞄准这一时机,以招聘志愿者或“建设方舱医院”为由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待市民主动联系后,向其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核酸检测费等,待被害人支付一系列费用后便拉黑失联。
提醒:市民寻找招聘信息应选择正规可靠途径,不轻信来源不明的招聘信息,一上来就索要各种费用的招聘方更要小心,如遇钱款损失,及时报警处理。
刷单诈骗无孔不入
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居家隔离期间,想用闲暇时间赚钱的心理,利用网页、招聘平台、聊天软件添加好友等方式发布兼职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惑,诱骗被害人下载刷单APP,起初,以小额返利让被害人吃到甜头,当刷单交易金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平台审核、系统故障、银行卡冻结为由,拒不返款,随后拉黑被害人。
提醒:谨记,刷单是诈骗,不要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
假冒电商“退款”诈骗
受疫情影响,很多电商选择了延迟发货或退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大量网购信息,给被害人打电话或发短信,冒充电商,谎称被害人的订单受疫情影响或处于疫情风险地区,导致延迟发货,需要被害人按指引操作,进行“退款”。不法分子会以“避免商家信誉受损”为由,要求被害人离开正规交易平台,添加被害人QQ、微信、支付宝等,套取被害人银行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或发送钓鱼网站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转走被害人钱款。
提醒:如果接到商家称产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损坏的理赔电话和短信,请提高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操作,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以“捐款”为由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益组织或部门,通过手机短信、虚假网站等方式,发布虚假捐赠活动,骗取钱财实施诈骗。
提醒:捐款捐物一定要认准官方捐赠渠道,避免通过来源不明的渠道献爱心,切勿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钱财受损,维权困难。
冒充“班主任”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群搜索功能混入班级家长群,伪装成班主任老师,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家长向指定账户转账,缴纳有关费用,实施诈骗。
提醒: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核实入群人员身份,及时剔除身份可疑人员,遇到收费问题,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疫情期间
大家要遵守防疫规定
积极配合抗击疫情
更要提高警惕
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涉“疫”类诈骗
看似言之凿凿
套路满满
令人眼花缭乱
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
不轻信来路不明的
人员、链接、二维码、网站等
涉及财物多方求证
遇到问题寻求警方帮助
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疫情终将过去
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