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专家做,清明养生要注意这4点!

《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耐新,大地四野明净,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景。这便是清明这个名字的含义。

清明节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最早历法中用以指导农事的节气,逐渐演变为冷火寒食、祭奠先祖、踏青出游的时节。当然,清明节气期间,也是养生的重要日子。

医生介绍:清明主肝,此时气血向上向外,即将到达抛物线的高峰。在此期间,肝气过旺,心气易躁。因为气候多变,肝气旺躁,人们在这一时期还容易出现失眠、多梦、早醒和易惊等情绪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

专家提醒您清明节气养生,注意如下几点:

户外活动

清明节气应作适当舒展运动,重点养阳,应该适当在户外放松身心。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老年人可选择太阳升起后外出进行户外运动。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身心、真实自在。

着装原则

清明前后的着衣着装,宜散不宜紧。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女性不紧扎头发,男性不紧扎皮带,衣着宜宽松。

情绪控制

由于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易产生急躁情绪,尽力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控制情绪表达,对待家人朋友要以表扬鼓励为主,避免批评。要注意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

合理饮食

在饮食方面,由于清明前后本来肝阳上亢,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应该清淡 。忌牛羊肉,虾蟹等。宜多吃菠菜、山药、红枣等。多饮菊花泡茶,疏肝养肝。

“木属肝,接近草木,外出踏青,吐纳气息”,行走田野,游山观水,目视远方,欣赏绿色,手攀足爬,沐浴东风,吐纳气息,都属于养肝的行为。清明期间,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伤怀的思绪可以平复人们过于旺躁的肝气。

专家说:“清明思古人,思伤脾,同时清明前后湿气大,易碍脾。而清明主肝,肝属木,木有疏肝健脾的作用”。因此,清明节踏青扫墓,从中医养生角度考虑,还有平衡心绪,调节压力的作用。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根据管控策略,适当出游踏青十分有利于疏通肝气。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