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脏起搏器,大家并不陌生,当人体心跳慢了、乱了,便需要将它植入体内帮助心跳或者控制心脏在正常范围内律动。但不少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人群却在做核磁等检查时,面临起搏器受干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延误其它疾病的诊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抗核磁共振起搏器应运而生。近日,77岁的袁老先生便成功植入了这款升级版起搏器,辅助“加速”缓慢的心跳。
一周前,袁老突然抽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晕倒在沙发上,吓坏的家人原准备送他就医,但症状仅持续了2分钟便自行缓解,老人恢复清醒后,以为是癫痫的老毛病发作,便没太在意。哪知20分钟后,袁老再次抽搐、晕厥,家人即刻拨打120,将其送至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救治。
经急诊完善检查,心血管内科接诊专家吴兴安副主任医师发现,老人的心跳非常缓慢,速率仅为20余次/分钟,心室静止长达8秒,存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这才造成了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等症状。为避免长时间心脏停跳危及生命,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紧急手术,为袁老植入了临时心脏起搏器稳定生命体征。
考虑老人还患有癫痫、老年痴呆等神经疾病,可能后续需要接受脑部核磁等相关检查,待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后,专家们建议植入抗核磁共振起搏器。这款升级版的微小起搏器既能在核磁辐射下正常工作,更能让缓慢的心跳恢复如常,得知这个情况,袁老一家安心了不少,并同意了这一治疗方案。仅45分钟,在心血管内科谢刚教授的带领下,心脏介入团队成功将电极植入心内靶向地点,并精准调整好工作参数。术后,袁老的心率恢复正常,即将康复出院。
接诊中,不少老年患者表示:“年纪都这么大了,没必要安装抗核磁起搏器。”谢刚解释,临床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是核磁检查的高需求人群,如果此时需要植入起搏器调整心跳、心律,建议选择植入具有抗核磁共振功能的起搏器,既能治疗心动过缓,也能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减少不必要的障碍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