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止“多喝热水”,还应远离这些“女性杀手”

女人如水,健康是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医学上将女性一生分为七个阶段即:新生儿期、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及老年期。

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的专家、医生们在诊疗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女性,对于发生在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应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解。对身体健康的羞于启齿,生育焦虑,让很多女性疏于采取正确的方式来“爱”自己。

本期专题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她”健康所需要了解的那些知识,希望女性朋友们能懂得更好地去爱护自己。同时,本篇内容也适宜男性阅读,关爱女性健康,不应该仅仅只限于“多喝热水”。

1

女性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

“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信号灯。

其周期如何,是判断女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关于子宫内膜的薄厚、内分泌是否失衡等,见微知著,都可以从月经上体现出来。

正常的月经

行经年龄:12—49岁

行经时间:平均为3—7天

月经周期:相邻两次月经来潮第一天所间隔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左右,21—35天属正常范围。

经质:不稀不稠、不易凝固、无明显血块、无特殊气味

经量:总量80毫升左右,与既往经量对比,如果明显觉得比原来多,就是过多;如果明显比原来少,就是过少。

当月经出现异常时,首先需排除妊娠。

经期如果不足2天,或明显少于平时经量的一半,属于月经过少。

导致月经过少的原因较多,可能与情绪、经期受凉或食用生冷食物、经期前后熬夜,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压力大等情况有关,内分泌失调,子宫疾病等这些都会导致出现月经期以及月经量的改变。

另外,无论月经过少还是月经过多,当出现月经异常可能与妇科疾病有关,需排除子宫疾病器质性病变,以及是否为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月经失调,需调经治疗,尽早就医。

● 偶尔出现一次月经期缩短或推迟时间在一周内,没有特殊不适,可暂时观察;

● 如果月经稀发或周期长,首先需排除妊娠再排查妇科彩超,排除子宫病变,例如子宫粘连等;如果月经过多或月经紊乱,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导致;

● 少数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患者可能存在恶性疾病,比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病变。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 如果连续数月出现经期缩短,或月经量改变,需进行性激素水平的检查了解卵巢的功能,筛查甲状腺及胰岛素功能,排除内分泌因素引起的月经紊乱,积极的进行诊断及治疗,预防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情况。

2

世界第三大疾病

—“不孕症”

3

女性备孕期与孕早期监测

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提醒您,孕前和孕期的规范保健,是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婴儿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4

女性的第二次生命

—产后调理

在许多人的常规认知中,女性生产是瓜熟蒂落的事情,无需进行特别照顾。但其实,从备孕到孕早期,再到产后,经历过的妈妈都知道,这是一个既艰辛又幸福的过程。

产后调理的本质:一是慢慢恢复产前的身材;二是生理功能、体能、生殖能力的恢复。特别是产后1~3个月是女性生理、心理最脆弱的时期,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身心健康。

●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产后恶露持续三周以上不净者。

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产后恶露持续三周以上不净者。产后进行中药调理,补益气血、调理冲任,对于促进产后恶露尽早干净、气血恢复、减少汗出、增进乳汁分泌、减少月经病的发生,都大有裨益。

● 产后汗出

产后汗症分自汗、盗汗。产后汗出时间过长,需进行中药调理,益气固表止汗、滋阴养血摄津,能有效缓解产后自汗盗汗。

● 产后身痛

产后身痛,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活动行走不便,或伴有关节酸楚疼痛、关节肿胀等。

通过中药内服补气养血扶正、祛风活络止痛,再配合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能有效缓解产后身痛不适。

● 产后缺乳

产后母乳喂养相较人工喂养,有诸多好处。

故而产后产妇除了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外,需舒畅情绪,补益气血。

产后缺乳可通过进食药膳、服用中药汤剂有效改善乳汁过少情况。

● 产后形体恢复

妊娠,对女性来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形体上的变化。

断乳后,准妈妈们可通过“针灸、穴位埋线减肥”来减轻体重,再配合中药内调淡化色斑,加快新陈代谢燃烧脂肪,重拾信心。

产后盆底肌康复

妊娠和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

通常产后42天是顺产产妇盆底修复的最佳时机,剖宫产产妇建议从产后3个月开始练习。

5

女性最头疼的问题

—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常见的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白带异常、下腹痛、发热、不孕等局部及全身表现,以及部分人群会出现心理反应:害羞、恐惧等心理,从而导致有的患者不愿到医院就诊,盲目用药,导致炎症加重,甚至出现盆腔脓肿等病情。

6

围绝经期综合征

—更年期

更年期,医学上称之为围绝经期,是女性的生殖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衰退的时期,是每位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俗称“更年期”,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之后,由于卵巢功能退化,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从而产生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侯群”,也就是“更年期综合征”。

年龄小于40岁绝经或为卵巢早衰,40-45岁为早绝经,平均绝经年龄为50岁。

围绝经期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紊乱等与绝经相关症状。

防治措施

更年期是女性的一个自然过程

1、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帮助,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等;

2、可配合使用中药汤剂及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3、配合西医激素治疗,个体化调整方案,调节月经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4、定期随访,调整方案,坚持治疗,受益大于风险,鼓励规范用药。

- 保持良好心态|拥有美好心情 -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