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时节话“清明”
请听——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节选
看满眼繁花,听一路莺歌
插一枝杨柳,静听纸鸢空鸣
望一朵流云,向青草更青处行去
清明三候
【一候始桐华】
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花开花谢,几许年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
田鼠入穴,鴽鸟萌动
万物向阳而生
【三候虹始见】
七彩霓虹架桥
定格美好时光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节选
一霎细雨,将融入血脉的眷念
化作了桃红柳绿、勃勃生机
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俗语说的“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也是这个道理。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一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节选
一年一度的清明,一丝一缕的牵挂
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回忆
清明养生
【衣】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穿衣宜“上薄下暖,薄厚搭配”,也可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食】宜食清淡甘润之物,少吃发物(如羊肉等),多吃时令蔬菜(如菠菜等),注意养肝护肝。
【睡】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不一定要多睡,经常开窗透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防】春日百花盛放,柳絮纷飞,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居住上也要注意清洁打扫,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等。
身在清明,心亦清明
珍惜当下,永怀热望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