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周转池里注入江水中
华鲟贴着池边欢快地游动着
3月28日
5万尾“子2.5代”中华鲟
顺着倾斜的放流板
投身长江之中
据悉,5万尾的放流规模
是长江武汉段迄今开展的
最大规模中华鲟放流活动
经测量,这批中华鲟
体长20~40厘米
体重30~280克
健壮有活力
9时30分,放流码头,5万尾中华鲟陆续流放进长江。记者刘斌 摄
3天前,科研人员
随机选择2500尾
不同规格的放流鱼苗
在它们的下颌处注入鱼类荧光标记
科研人员汪彤解释
这相当于给它们做了一个小“纹身”
人们可以凭这个标记“认出”它们
便于后期跟踪监测
放流前3天,科研人员对约2500尾鱼苗进行荧光标记(鱼身体橘红色的小长条),便于后期跟踪监测。记者刘斌 摄
现场公证认定
本次放流中华鲟50272尾
望着“中华鲟小宝们”
游进江水中
陪伴了它们171天的
养殖负责人杨波眼中微微泛红
“感觉像是自己的孩子远行,
担心它们还从来没有见过
长江和大海的模样。”
中华鲟研究所专家王威说
中华鲟属于底层鱼类
一旦长到10厘米以上
天敌就很少了
它们需要与自身较劲
尽快适应自然环境
让自己快速长大
放流池中,即将投放长江的中华鲟。记者刘斌 摄
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廖小林博士介绍
顺利的话,这批中华鲟
2个月左右就能到达长江口
开始逐渐适应那里的
淡水与海水交混的环境
大约在9月份就能游入大海
开始10~14年的漫长生长期
这次放流的结果如何
需要十多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