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湖边美丽的“妈妈”——记通山县优秀教师孟丽玲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孔帆升)2017年秋,从教28年的孟丽玲从通山县实验幼儿园,主动申请到慈口中心幼儿园支教。

下了车,沿河边爬100多级台阶,上到坡顶就是幼儿园的所在地。它原来是所小学,学校拆并后成了幼儿园。这是怎样的幼儿园呀!墙皮脱落,墙体渗水,门窗破旧,基本的教学与玩具设施几乎空白。

这里曾是老区、库区、苏区,祖辈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献身,父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把良田无偿献给国家,富水水库建成后,他们离别家园,移民后靠。虽然如今生活有所改观,但交通与教育等民生问题,还存在很多困难,孟丽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为这块奉献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一、领导眼中的“好管家”

时任慈口中心学校校长的陈绪良,深有感触地说:“那时的幼儿园多么艰难!120名孩子,只有两个正式教师,从社会临时聘用了十多名教师职工,还要请校车,要搞好孩子的营养餐,多亏了孟丽玲这位好管家”。

没想到孟丽玲一个弱女子,面对教学与交通条件皆差的状况,巧妇谋划无米之炊,硬是创造条件,把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撑了下来,做得有声有色。她跑教育局去咨询政策争取改建项目款,回到自己单位去找学校捐款捐物,自力更生动手打理校园。改建了三个卫生间,建起了图书室、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区角;添置了大型消毒柜、冰柜、热水器、开水器,为教师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较为优良的环境。没有玩具怎么办?她发动教师到山坡上去捡小松球、采蘑菇,制成小物件、小玩具,把活动区角搬到园外,依山坡开垦“南泥湾植物园”。将废弃轮胎当盆景,栽种花草;让孩子们在石缝沟捉迷藏,到树林里识花草,在多级台阶上练耐力。到了慈口念慈口经,那几年她一回到城里,逢人便说慈口好,逢领导就要恳请他们去调研,慈口幼儿园就在她手上、口里、心中给打扮美了,使库区的孩子有了城里孩子一样快乐成长的环境,而且是别有洞天的学习玩乐场景。

这个园长没有半点架子与娇女人气,倒更像个勤务兵。一有空就拿起扫把打扫校园,冲洗公共厕所,整理孩子们玩过的玩具,到厨房帮着洗菜切菜。甚至挑起竹篼运土栽花,推板车运载泥土草木,始终是忙忙碌碌,没一刻空闲。

在孟丽玲的寝室里,一张从县城家拖来的床,边上放着一个工具箱,有扳手、螺丝刀、锤子、起子。她发现幼儿园哪件物品坏了,尽量自己去修理,敲敲打打,修修拆拆的,成了一个勤杂工。同事们看到水管照常流,灯泡又亮了,门锁打得开,热水器供水正常,松垮的桌凳结实了,都由衷称叹:“真服了你呀孟姐,没有什么是你搞不定的”。

大家知道,穷家难当,园长是在节约每一分钱。好些东西,比如木板之类,都是从家里自费送来,她要把钱花在学生的营养伙食上,花在十几个职工的工资上,花在校车费用上,花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

孟丽玲舍不得花公家钱,却舍得自己吃苦受累。2019年春天,大雨冲刷得去乌岩村的公路凹凸不平,使本就曲折坎坷的路阻碍了校车安全行驶。孟丽玲放学时就头戴斗笠,身披薄膜,手拿铁铲,一直跟车前行。遇到大水坑就在山路边铲沙石填充,常常弄得一身的泥泞,一周要换洗几套衣服,每次颠簸十几里安全把孩子送到家才疲惫地返校。人黑了,瘦了,晚上收收洗洗直到半夜,第二日一早起来又去路边等候校车。领导和同事见状,心疼地提醒她休息,可是这个弱女子却铁娘子般经磨炼,一天满负荷工作从来没少于10小时!

小事点点滴滴付出,事事处处亲力亲为,勤俭持家,大事争取上级重视支持,迎来了校容校貌大改观。2019年幼儿园在暑假进行了整修:墙面粉刷焕然一新,楼梯间重新铺上了地胶,渗水的楼顶也进行了彻底整治。添置了部分户外活动器械,设置室内活动区角,添置了图书和书柜,厨房添置了开水机,热水器,消毒柜。校园种植花草,环境优美。

仅两年时间,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教师师资力量迅速提升,园内管理井然有序,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处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一个崭新的幼儿园呈现在人们眼前。

二、同事眼中的“孟姐”

在慈口中心幼儿园,没有人称孟丽玲为园长,也没有人直呼其名,大家叫顺了口,一律喊她为“孟姐”。

孟丽玲就像位姐姐一样,与姐妹们相处,亲如一家人。她操心她们的成长,关心她们家庭生活,以心换心及时排除情感困惑。

刚开始,许多请来的老师因为未受过专业培训,又缺乏工作经验,不知如何教导孩子。她就以一堂堂的示范课,教会她们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调动孩子的情绪。还鼓励年轻教师上进,创造条件送她们外出学习与参观。蔡露艳是位90后青年,由于没有条件完成大学学业,孟丽玲时刻把她带在身边,鼓励她多学习,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考取了幼儿教师资格证,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担任起幼儿园副园长。炊事员朱妹子月工资仅1300元,丈夫在当地打零工,三个孩子都在读书,生活十分困难。孟丽玲与她亲如闺蜜,两人常常一起散步、聊天,碰到朱妹子有什么困难都尽力而为帮助。小到孩子穿的衣服,大到孩子报考对路专业,还有生产的茶油与土特产的出售等等,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雪中送炭,以解燃眉之急。农忙时节,孟丽玲夫妇还在双休日里,开车几十公里帮助挖红薯、摘桔子。手上打起水泡,身上脸上划了血痕,从山坡上摔倒,她都生怕朱妹子发现,咬着牙,一脸受用的样子,仿佛这不是强度大的劳动,只是一种户外活动。弄得朱妹子的邻居也羡慕不已:这是哪来的好姐妹,好帮工啊!

如今,朱妹子一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三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一个大专,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在读。说起孟丽玲,朱妹子夫妇说:“孟姐多年来如同亲戚来往,视我家孩子为自己孩子来关心。每回到县里都是买大包水果呀鱼肉呀拿到学校,分给教师和孩子们吃,她真是好,对谁都好。”

孟丽玲在街坊邻居中的口碑也十分好。慈口街上的人,见面都热情地打招呼,老远就笑脸相迎。“小孟与大家的关系真融洽呀”,慈口街上几个小店的店主都交口称赞。

三、孩子眼中的“园长妈妈”

丈夫许先生说起妻子,心疼不已。他说:“我看她每周疲惫地回家的样子,劝解她放弃,她就是舍不得那些孩子。她说,当看到那一百多张天真的笑脸,那一张张安静了的睡脸,心底就爱意翻涌。”孟丽玲深情地说:“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的事物了!”

是的,孟丽玲看每一个孩子都美、都可爱,都值得自己倾心去爱。她早把一百多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宝贝,上学放学,无论晴雨寒暑,她都要来往一百多个台阶接送,一天八趟,大手拉小手,心连着心。孩子的交通安全、餐饮安全,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有任何闪失。这些孩子家住在富水湖边十几个垄垞里,水路陆路十分不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就成了她最为重要的事。孟丽玲每天6点就起床,一直到下午放学把孩子安全送到家才能松懈下来。有的孩子一时没人接,她就安顿在自己家做饭吃,直等到家长忙好来接。有个爷爷奶奶没时间在假期带孩子,孩子父母又不在身边,孟丽玲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与自己几岁的儿子作伴。一住一个多月,悉心照顾。孩子也习惯了这位妈妈的关爱,一下课,都围拢来,一个个叫着“园长妈妈,园长妈妈”,听得孟丽玲心花怒放,感觉百般辛劳也值了。

在一天一天的相处中,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幼儿园,爱上了他们漂亮的“园长妈妈”,而孟丽玲也是心系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让孩子留下遗憾。

2019年6月份,慈口通往乌岩的路因山体滑坡堵住了。乌岩村30多个孩子上不了学,孩子们又十分想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量,孟丽玲决定租船去接孩子们。那天一清早,她与蔡老师一起租船前往乌岩码头,一路无心欣赏沿途的湖光山色。船离岸越来越近,远远望去,码头上乌泱泱一大片,站满了家长和孩子,他们身子前倾,用同一个姿势望着机船,像盼望星星月亮一样。那一刻,孟丽玲的眼泪流了下来。望着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她心里顿然而起一股激情,一定要把孩子带好,让他们尽情享受阳光雨露的抚育。

四、幼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1995年全县幼儿教师五项全能大赛三等奖,2010、2018全县优秀教师,2016年通山县骨干教师,2019年咸宁市骨干教师,2017、2021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年师德师风短视频《微光》获省一等奖,辅导幼儿绘画获省金银铜奖,2021年参与主持的省十三五课题获省级三等奖,教玩具制作获市一等奖。她培养的孩子有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现在在读研究生,这些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还是忘不了当年慈祥的“妈妈”。

回顾既往,如今担任通山县实验幼儿园副园长的孟丽玲,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从教三十余年,一直敬业爱岗,真正为园丁这一职业而自豪,而论起充实和愉悦,还是在富水湖畔的慈口乡中心幼儿园最令人难忘!”

(编辑:徐微  编审:阮班新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