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大门、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清爽无渍的墙面、连接院落与中山公园的透绿围栏……改造完成后的江汉区万松街道武展社区教委宿舍小区充满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息,过去基础设施老旧的小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是什么让这个老旧小区发生美丽蜕变?熟悉情况的人都感叹:“离不开小区有一个扎实的物业自管组!”这个由姜素珍、李子明、柳建举、肖美姣、王邵萍等5位老同志组成,平均年龄超过 74 岁的团队,在改善小区环境卫生、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培育院落文化精神、拉近邻里关系、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旧改后美丽整洁、透着绿意的小区
心桥连接心门,用心解决难题
2020年上半年,教委宿舍被纳入江汉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进入改造阶段后,小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问题,居民个性化需求和改造规范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施工方与居民间偶尔也产生一些矛盾纠纷。
“物业自管组”首当其冲,积极主动协助社区党委对院落居民进行政策宣传、走访摸底、需求调研,主动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协调问题。架起了社区、居民、施工方三方沟通“连心桥”,协助社区有效解决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分歧100余起,既最大化维护了居民群众利益,也有效保障了小区改造施工进度。
“物业自管组”与社区党委商议小区改造事宜
5栋1楼的张大姐正为小区要旧改的消息开心不已时,接到她家厨房属后期违建,必须拆除的消息,使她的心情跌至谷底。张大姐想不通,抵触情绪严重“我家情况老住户都知道,当年分房时以我的工龄和资历本可以优先选房,但我为了照顾更困难的同事,把有厨房厕所、楼层更好的房子让给他人,自己住了一楼,现有的厨卫也是单位补偿修建的,怎么就成违建了呢?没有厨房厕所我们怎么住啊!”社区党委、单位支部和自管组连忙共同商议想办法,先做张大姐思想工作,希望她彰显党性,服务大局,自觉配合拆违。另一方面积极与施工方协调,综合各方面情况,决定在现有住房里分出一定面积来做厨卫,虽然居住面积会受影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反复沟通做工作,这一困扰张大姐多时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小区楼栋外置灶台部分改造前后对比图
武展社区党委书记郑红说:“老旧小区改造难点多、困难多,统一居民思想是重中之重,自管组充分发挥居民‘自家人’的作用,入户走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协助社区做好宣传沟通,尤其是在拆除违建、安装无烟灶台等重难点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几户难啃的‘硬骨头’,都是自管组、小区党支部成员和门栋长陪着我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劝解,让对方心服口服执行整体改造要求。”
小区楼栋外墙部分改造前后对比图
正人先正自已,规范自治管理
教委宿舍小区自1991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是“自治”状态,因人员流动,自治管理成员亦历经变化,直至2015年由居民代表选举,正式成立了现有“物业自管组”,并开始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自管组5位成员均来自熟悉院落情况、懂政策、热情高、有威望的退休居民代表,是居民选举出的“精兵强将”。虽然5人都已头发花白,但对小区日常管理却是尽职尽责,分工明确。他们坚持推行“保绿、保洁、保安、保序、保本”的自治管理模式,维持着小区正常运转。
物业自管组“全家福”
“讲原则,负责任;有效率,办实事”是自管组给社区和居民的印象。“我们制定了完善的财务账目公示、车辆管理登记以及安保人员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性管理办法。除了停车费,不向居民收取任何其它费用,所收费用均用于服务居民。我们5人都是义务奉献,先做好自我约束,才能管好他人。”负责自管组财务的王绍萍说。
李子明老师说:“5人自管组有4人是党员,我们和小区党支部优势互补,抓思想、办实事,相互配合,充分把居民团结在社区党委周围,协助社区党委为居民群众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自管组负责人姜素珍老师从1991年就参与小区自治,三十多年过去,她记不清调解了多少起邻里纠纷,房屋漏水的、乱扔垃圾的、违建的……姜老师现已年近八旬,但仍认真对待居民每个诉求“一直坚持下来,源于居民的支持和信任。现在大家有什么事都愿意跟我们讲,也愿意听我们讲,自觉自愿一起协商一起解决。”
规范管理教委宿舍大院的“物业自管组”
“92-8单元住户反映家中水管破了,了解情况后及时请水电工进行了修复,业主很满意”“92-17-1楼道灯开关坏了,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了安装维修”……工作日志本上记录着自管组巡查和解决问题的日常。武展社区教委大院自治物业会议记录本、值班记录表、车辆出入登记表等,每一本都是5人小组每天忙碌的痕迹,每一条记录都与服务居民息息相关。
“物业自管组”分工明确的工作记录本
真心换来真情,共建和谐小区
“这里虽然是老旧小区,但安全性很好,邻里关系也很和睦,非常感谢自管组老师们的辛劳付出!”李先生为陪读在小区租住了两年,刚开始觉得自管组的人很麻烦,扔个垃圾也要管,可住久了却舍不得离开,他说现在收费这么便宜、管理这么好的老旧小区真是太少了。
近年来“物业自管组”积极引导公共环境自治,提高居民维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升小区生活品质。2018年,社区党委推动小区进行“微改造”,欲解决小广场脏乱臭、居民活动受限等问题。自管组将多年节省积攒的数万元停车费主动捐赠出来,支持院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协助征集居民意见、督促施工进度。最终284平米的脏乱花坛被打造成了宽敞明亮的小广场;排水系统改造换新,再无雨天下水漫溢现象;五彩斑斓的手绘墙面使小区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网红院落”,居民赞不绝口。越来越多的居民自主参与到维护社区环境的队伍中。
2018年小区微改造前后对比图 小区微改造后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
2021年12月,小区旧改主体工程完工,业委会的成立成为巩固老旧改造成果,实现老旧小区从自治化管理向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的关键一步。
教委宿舍小区位于万松园路,毗邻武汉外国语学校和武汉第六十八中学,房屋出租率高,人户分离情况多,业主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不强烈。为提高业主对业委会的知晓率和选举投票的参与率,“物业自管组”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业主取得联系,积极做好居民的宣传动员工作,最大限度调动业主依法参加投票选举的积极性,推动第一届业委会委员顺利召开,参选率高达84%。自管组同步参与考察引入服务型物业公司,助力社区党委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三方联动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机制。
2021年12月,小区举行首届业主委员会选举大会
“小区的老旧面貌已彻底改造,现有的是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更有的是齐心协力、富有集体荣誉感的和谐家园。”姜素珍老师骄傲的说,“现阶段是自管组向小区业委会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我们5人会继续履行职责,站好岗。未来我们仍然会与社区、物业、居民同频共振,同步发力,将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