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家操持家务,闲暇时就刷手机解乏:谁知竟患上俗称“鼠标手”的腕管综合征,就连半夜都会痛醒。
医生介绍,很多人都听过“标手”,其实它的学名是[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拇指、食指、中指、部分无名指麻木疼痛或无力,夜间症状加重。偶尔会出现端物或者提物时突然掉落的现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发病的原因,就是手腕长时间维持在同一个动作,例如打字、玩手机、按鼠标。长期挤压腕神经,最后手就疼了。
腕管综合征具有明显的职业因素:需要用手吃饭的职业人群,像是文员、设计师、钢琴师、记者、羽毛球运动员、职业电子竞技者,因长期过度使用腕部,都是容易中枪的人群。甚至是长期使用腔镜操作的医生,也都容易引起正中神经的损伤而得病。
还有就是妈妈们。想想,做家务、炒菜做饭(特别是剁东西),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动作对手腕也是一种挤压。而且女性的腕管在生理上也比男性细窄,因此会更容易觉得手腕不舒服。
医学统计显示,管腕综合征在30~60岁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也容易发病,此外肥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都是诱因。
因管腕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案,是大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手腕部掌侧会遗留很长的瘢痕,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和治疗,梅女士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足踝显微外科求助。
常规手术方式创口大、恢复慢
考虑到梅女士对外观及康复时间有较高需求,医生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决定为她实施改良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下,医生团队采用掌侧小切口(约2cm)入路,不使用特殊器械,局麻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减压神经。
手术过程中,梅女士配合医生活动手腕,显示腕横韧带松解彻底,正中神经卡压得到明显改善,麻木区较前明显减小,完全达到了术前的预期。
医生提醒,腕管综合征通过体格检查、彩超、肌电图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尽早恢复手腕部的功能。
来源:湖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