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看电子课本、打印作业、app打卡……每一块发光的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后面都有一双默默付出的眼睛。
疫情防控常态化+互联网时代,它应属最劳累的器官了,毕竟“工作量最大”,天天“加班”又不能摸鱼……看,只要你能读到这行字,说明它又在工作。
不只是上网课的娃,上班族、想出去旅游又出去不了的老年人也和电子屏幕更加亲密……有几位朋友,每天也是这么被电子产品支配的,结果——眼睛突然就什么都不看清了!
真实案例
近日,白领小吴来到医院眼科夜间急诊,慌张地说眼睛看不清了。原来,她这3天里白天用电脑办公,下班便开始追剧,一直熬到凌晨3点。
隔日,又来了一位男青年小何,长时间用眼后去看了一场3D电影,还没出影厅,眼睛忽然就几乎什么都不看见了,匆忙就医。
二人都进行了详细检查,眼部均无器质性损伤!经综合分析判断,他们是患上了——视频终端综合征。幸运的是,在经过药物治疗和与电子屏幕彻底隔绝5天后,视力恢复了正常。
看看医生怎么说:
有孩子家长说了:他们那种很极端嘛,你瞧我们上了这么久网课,天天刷手机不也好好的嘛?那先来看看以下症状,你中了几条:
眼部症状
干涩、发红、灼热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不稳定、暂时模糊睁眼困难眼球胀痛精神、肢体症状
头疼颈肩酸痛精力不集中疲倦运动系统症状
若你中了1条以上,就要小心视频终端综合征了。千万不要觉得眼睛不舒服没多大事,揉揉眼,滴几滴眼药水,还可再战5小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如不及时重视、治疗,继续过度用眼,后果可能很严重!
#01
视频(电脑)终端综合征
它是由于长时间持续使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等视频终端产品而导致的眼部和肌肉骨骼系统等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总称。曾有研究表明,其中平均每天使用电脑3小时以上的,将近90%都曾不同程度出现过“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部分症状。
#02
这样看电子屏,眼睛在悄悄发生变化!
1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眼疲劳
长时间、近距离地专注用眼,会使眼球调节和集合运动增加,睫状肌调节功能下降甚至痉挛,从而出现眼疲劳症状。上述两位青年就是极度的眼疲劳出现暂时视力下降。
2
眨眼频率减少,眼睛易干涩
长时间专注视频终端操作,眨眼频率减少5~10次;同时,不完全眨眼次数增多,导致泪液分泌少,角膜不能得到滋养,眼球就会变干涩;如果处在干燥的空调环境中,会加重泪液蒸发,可引发干眼症。重症干眼症,是可能导致失明的。
3
环境因素可造成视力下降
看视频时,周围光照不足或过强、屏幕眩光或频闪刺激、屏幕分辨率过低、显示字体太小等会对眼睛产生强烈刺激。屏幕蓝光波长短,对眼睛黄斑区细胞会造成一定损伤。
另外,错误姿势还可能导致躯体症状。比如屏幕摆放位置不当或长期低头玩手机,会导致肌肉紧张或酸痛。
#03
热问快答
Q:一不舒服就滴眼药水行吗?
A:错错错,眼药水不能瞎滴。眼药水,是药物,是药物就不能乱用。而且,如果长期自行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眼疾,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滴眼药水时,很多人总感觉滴歪了,又补一二三四滴,其实补滴再多滴,其作用和一滴是一样的。
Q:滴人工泪液可以吗?
A:瓶装的人工泪液很多都有防腐剂,长期随手就滴可能会造成眼部细胞的损伤。首次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出现视疲劳、干眼症,人工泪液是比较好的选择。
Q:蒸汽眼罩有用吗?
A:它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加温加湿达到让眼睑周围皮肤、眼肌放松的目的。但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眼罩存放环境是否卫生、手是否干净,以免造成感染。
Q:屏幕桌面换成绿色能护眼?
A:并不能。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多看绿色对眼睛好,其实此处绿色是指自然光下的绿色静物,如远处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这么说也是为了让你不要老坐着,起来去户外走走。而把屏幕调成绿色,眼睛看到的是带着屏幕光的绿色,并没有保护作用。
视力不好的人的世界:
预防视频终端综合征,建议:
● 调节显示屏亮度,夜里使用“夜间模式”,避免光线过强造成视神经高度紧张或减退;
● 调整显示器的高度,使眼睛、显示屏及文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宜保持在50厘米以上,视线向下约30度;
● 眼睛干涩疲劳时,多眨眼睛;
● 室内保持通风和一定的湿度;
● 宜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 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米,持续20秒。
● 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少年儿童,建议每日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可以利用每节课课间10分钟。
小妙招给调节不好的患者
一个动作,教你缓解视疲劳
对眼练习:伸出食指,放在眼前距离鼻尖20公分处,慢慢地移向鼻根,双眼盯着食指,不要离开,直到看不清食指为止,此时眼睛会感到有些发胀。
出现这些情况,需要来医院:
1、眼疲劳无法缓解
眼睛突发干涩、异物感、胀痛,可以先闭目休息5~10分钟,缓解疲劳,如果没有好转,可使用人工泪液,一两天一般可以缓解,若不能缓解则需就医。
2、视力突然下降,出血等
如果视力突然下降厉害,看不清事物,或出血,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等,需立即到医院检查。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