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鱼类气泡病的防治

一、发病情况

1.池塘条件:气泡病多发于淤泥较厚的精养高产塘。发病期间池塘水深0.6~1米,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源为地下水和引黄水,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2.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3~4月份,3月中旬~4月上旬、水温6~10℃时为发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偶有发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此病,草鱼鱼种和成鱼受危害最大,同池的鲢鳙鱼、鲤鱼次之,重病池鱼类发病率达到80%,治疗不及时病鱼死亡率可达20%以上。

3.发病规律:春季池塘开化后,当气温回升、天气持续晴朗、水温升高时开始发病。条件相同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发病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生石灰的池塘;鱼种春放的池塘,发病率、受危害程度大大高于秋末冬初放养的池塘。

4.病症:发病初期,池塘内少数病鱼感到不适,在水面作混乱无力的游动,不久鱼体出现气泡。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气泡逐渐增多、增大,发病池内病鱼也逐渐增多并昼夜漂浮于水面。捞起检查,病鱼体表、鳍条、头部、眼眶周围布满气泡,鳍条间充血,尾鳍充血尤为严重,少数病鱼鳞片竖起;鳃丝微血管内亦有气泡,动脉球充气膨大;解剖检查,病鱼肠管、肠系膜、肝脏表面亦有气泡分布,部分病鱼鳔高度充气。病鱼身体失去平衡,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体力过度消耗,漂浮于水面最终死亡。

二、治疗方法

1.发病池全池泼洒5~7克/立方米的食盐,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长时间加注新水。该项措施操作简单,对发病较轻的池塘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病鱼死亡,但对发病较重的池塘效果往往不明显。

2.发病较重的池塘,将池水排出1/2,然后全池泼洒0.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控制浮游植物量,12小时后加注新水至原水位。一般2天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对部分效果不明显的池塘,继续换水1~2次病情即可有效控制。

三、预防措施

1.淤泥较厚的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鱼种放养前少施基肥。对淤泥较厚、清淤难度大的池塘,清塘时用其它清塘药物替代生石灰,尤其是上年有发病史的池塘更应做到这一点。

2.做好鱼病监测工作,该病流行季节勤测池塘溶氧量,若水体溶氧量超过20毫克/升时,应及时采取泼洒硫酸铜、注水、换水等措施降低溶氧量。


来源:惠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