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斤少两”是常态 管他投不投诉?

说起汉堡快餐,除了老牌的“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以外,近几年,一个新兴的快餐品牌塔斯汀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它打着“中国汉堡领潮者”的广告语,在全国19个省份,开了1200家店,仅江西省会南昌市,门店数量就高达36家。而在当下,“塔斯汀”正朝着“每天2-3家门店开业”的目标快速扩张,那么,如此迅速发展的“塔斯汀”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得怎么样呢,一起来看记者的卧底调查。

江西南昌消费者刘女士反映,2月中旬,她在南昌市的塔斯汀火炬二路店点了一份套餐作为午餐。

记者打开外卖平台页面看到,这家店的差评有65条,例如:“这鸡腿有个地方黑不溜秋的一个洞,商家说这是血水很正常,我想问问这正常吗?”等等。真像消费者反映的这样吗?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卧底调查。

2月25日,记者通过网络招聘来到了位于南昌市高新区创新一路上的塔斯汀雍锦半岛店应聘,记者明确告知店长自己没有健康证,对方却催促尽快上岗,于是第二天,记者在没有体检的情况下就开始上班了。入职当天,店长就明确表示,制作的每一款产品,都应该按照配方表上的克数称重,不能“短斤少两”,否则会招致消费者投诉。但工作期间记者却发现,店里“短斤少两”是常态。比方说,总部标准里“北京烤鸭”食材得足称100克,但这家店却显得很随意。

而在汉堡制作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在这家店的外卖平台上,差评有上百条,记者笼统的翻阅了一遍发现,除了短斤少两,更多的消费者反映“食材不新鲜”“吃了拉肚子”等问题。记者卧底发现这些差评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店内食材的管理,总部要求对每一份冷藏和腌制产品都必须贴上有效期,详细注明食材的制作日期、可用日期以及废弃日期。不过,工作期间记者发现冰箱内的板烧肉,2月23日就到了废弃时间,2月28日却还在售卖。

从2月23日废弃时间算起,到2月28日,这份板烧肉超期售卖接近一周。培训的时候,店长是说,产品到了有效期就应该丢弃,但显然记者看到的,和店长所说,完全不是一回事。记者在后厨冰箱里看到,大量腌制类、冷藏类等待二次加工的产品,出现了超期销售的情况。例如:本应在2月24日废弃的培根和小龙虾,直到2月26日当天还在使用,超期售卖2天。像这样超期售卖的情况,前厨汉堡制作区的一些配菜也同样存在。2月28日,

记者通过连续几天的调查发现,塔斯汀所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方说油。根据“塔斯汀门店食品安全管理稽核表”上规定,炸油冒烟冒泡、发黑发臭就得更换新油。但是记者在卧底期间发现,2月27日店内的炸油,经过前一天的反复使用后,已经明显发黑,并且有油渣漂浮在表面。店员向记者表示,等高峰期过了再换新,但是一直到下班打烊,这锅油并未得到更换。2月28日,记者上班查看这锅炸油,发现已经漆黑一片。

由于两天内记者反复提醒多次要换油,这位店员为了暂时解决油品变色问题,于是拿出一些新油,倒入了其中一锅本应该更换的炸油内,混合使用。

店员称,店内三个油锅内的油为2月25日换的,而这些油被一直用到了2月28日还没有更换。可店内公示的炸油登记表“换油记录”一栏,也只记录到了2月18日,便没有再有新的换油记录。

来源:经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