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上高山种植 抢尾市商机 通山阮英策的红香椿卖高价

天气转晴,气温回升,通山县黄沙铺镇高槎坪村1000多亩香椿基地,数十名工人劲头十足,忙着松土、锄草。“让香椿树吸取更多养分,椿芽会更饱满些。”欢乐生态农场负责人阮英策笑着说。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荒山。2016年,在外地工作的阮英策回乡创业。在武汉、咸宁以及通山本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调研一圈后,他发现香椿“基本上午就卖断货”,决定投身这片蓝海。

与别人建大棚基地不同,阮英策在山上露天种植香椿树。“四五百米高的山上没有污染,光照充足。种出来的椿芽,比大棚里的更香、更爽口,也更受欢迎。”

同时,他还打了个时间差,“山上比山下季节迟,山下的都卖完了,山上的正好填补市场空白。”

跑了很多乡镇后,他终于在高槎坪村寻得一连片朝南的荒山。阮英策投资130多万元,开荒除草、修路,又从十堰买回两车红香椿种苗,“我做过调查,红色椿芽品相好,超市里买的人多。并且红香椿树20年左右可成材,在家具市场上很抢手。”

2017年起,基地逐渐有椿芽产出,产量逐年递增。2021年3月中旬至4月初的采摘季,每亩可采摘20斤鲜椿芽,“每天都有车来排队收购,均价50多元/公斤,在武汉市场上很受欢迎。二十来天时间,能赚十来万元。”

眼下,有30多个村民在基地栽苗、锄草、松土,每人每年可挣万元工资。

椿芽市场趋于稳定后,阮英策计划在基地周边建养殖场,发展“猪-沼-菜”循环农业。“不能光从土里索取,用沼液来培肥土壤,香椿树才能成为长青的‘摇钱树’。”

来源: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