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清风扑面来——闯王镇汪家畈村开展“一约四会”纪实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焦元德)巍巍北山披绿彩,滔滔宝河荡波澜。千亩田畴连阡陌,文明清风扑面来。

这就是拥有9个村民小组、379户、1600余村民的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的总体概貌,也是见证汪家畈村开展“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的真实写照。

立“一约”,立出了循规蹈矩

提起“一约四会”,全村村民无人不晓,无户不知,在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公示栏上,最显眼的地方就有“村规民约”和“四会”组织机构、职责等等内容;在汪氏祠堂里面,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还有汪氏家风族规;并且每家农户的大门上,都张贴有“村规民约”……

▲悬挂在汪家祠堂里面的“家规家训家风”

“为转变党风、树立村风、倡导民风、弘扬家风,我村不断强化以党建引领总揽全局,以立规建约规范行为,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村支部书记汪立果深有感触地介绍。

汪立果生于1989年,毕业于湖北省武汉学院。2016年11月他放弃了到广东某公司高薪职位,毅然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可他一接手工作,看到的是:村委工作无制度、管理混乱;村貌脏乱差,到处是垃圾……

面对此情此景,支书汪立果迅速召集村“两委”人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商议建立“一约四会”。

汪立果在会上严肃而又动情地说:我们汪家畈村向来民风淳朴,祖先汪宗翰是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甘肃省敦煌县令,留下了为官清廉、为民办事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后辈一代“村官”,更应守土有责,强村富民。

我们制定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适应村民自治要求,共同讨论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法治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村民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具有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更是对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村文书汪三强在会上提出建议:我们的村规民约就要体现“四性”,广泛性、合法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确定了《村规民约》十八条。

“《村规民约》的确定得好,群众都积极支持、拍手称赞,通过两届村委的共同努力、严格实施,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而且民生事业、产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尤其是村规民约第五条‘禁赌’、第六条‘禁鞭’,确实彻底解决了两大顽症。”现年70岁的老支部书记汪济世高兴地说。

建“四会”,建成了风正业兴

“船靠舵,箭靠弓,‘四会’组织树新风”。

目前,在很多乡村中,普遍存在“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邻里吵架、家庭不和;迷信盛行、赌博成风”等一些恶习。

虽然有《村规民约》,但靠谁去执行、如何执行?这是摆在汪家畈村“两委”面前的“既难又易”的一个课题。

为了有效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社会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的老党员汪济世担任会长,组成了5人专班。

“前年10月,我80多岁的母亲去世,原本打算请和尚做七天道场的,后来在村支部和理事会的维持下,给我母亲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追悼会,既没烧一张迷信纸币,也没燃放一挂鞭炮。我完全理解与支持村规民约”七组村民汪小平说。

为深化以德治村,强化村民道德教育,促进村民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和村风民风好转,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思想道德建设,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经群众推荐,由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懂法律,身体健康,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汪焱煌担任会长。每月召开一次评议会议,按照“十星文明农户”标准,对全村379户农户进行逐家评议,并张榜公布。

“村里有一家农户,婆媳经常闹矛盾,三个妯娌也不相往来,后来我上门五次,召开家庭大会,让婆媳、妯娌都把心里话说出来,把每个人的怨气讲清楚,终于一家和好。每逢重要时节,这家婆婆总要请我去她家喝团圆喜酒,感谢我这‘和事佬’哩!”道德评议会会员汪庆展热情地介绍说。

“为健全和完善村民议事制度,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确行使村级自治事务的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讨论决定村级日常事务,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我村相继建立了村民小组会议和村民小组户主代表会议,形成了村组两级村民议事会。”村主任汪细刚介绍说。

经村民会议推选,由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老干部等16名“五老”人员和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法人代表进入了议事会。

“我多年前就注册了合作社,在北山崖种植油茶水果,过去从来不晓得,也不想知道村里的事。自从加入了村民议事会后,知道了村里的工作担子重、事务多,我积极帮助村里12家贫困户解决了就业脱贫问题。而且,村委还帮助我合作社争取项目投资45万元,每年销售水果等10多万元”通山仙谷合作社理事长汪庆辉介绍说。

设“两禁”,禁出了美丽乡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燃放鞭炮,是祖宗流传。摸牌赌博,是千年陋习。

一个山区村怎么要“禁赌、禁鞭”?如何“禁赌、禁鞭呢?

这是汪家畈村早在五年前的旧事,也是以后成为咸宁市、通山县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提升”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热议话题。

面对陈规陋习,让党员干部忧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村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务工收入也逐年增多,加之地处横石北山煤矿主产区,很多农户有煤矿入股分红,村民生活好多了,手里也有了余钱,多数村民过上了富裕小康生活。

“村民富裕了,于是心里慢慢地产生了享乐攀比的陈规陋习与不良作风,每到节日或特殊的日子就大放烟花爆竹,特别是春节期间,炮声隆隆,有的农户一放就是几千元。更加不好的是,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在一起,就是摸牌赌博,当时我村麻将机达到38多台,几乎不到十户就有一台麻将机。流行的‘打拱’更是每天不断,赌注上百上千,比比皆是,麻将声、扑克声不绝于耳。”70岁的老党员、老村长汪英富说。

可后来煤矿关闭了,村民收入也比以前缩水了,还像以前一样放烟花、燃爆竹,大赌小赌一齐搞,这给村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赌博经常吵架的家庭比比皆是。

为了美化环境,破除陋习,提高村庄村民素质,成为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更是摆在村“两委”党员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必须外出取经,让干部群众觉醒!

深受群众拥护、担任村支书三十多年,现今年近古稀的村支书汪济世,经常看到全村“狂放鞭、狂赌博”的陋习而感到忧心忡忡。其十年前退位下来,村“两委”经过二次换届,仍然是“涛声依旧”。

年轻大学生汪立果,在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推荐与投票选举上,担任了汪家畈村“一把手”。

“禁赌、禁鞭”让这位年轻的乡村干部走上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2018年12月,经湖南新化吉庆镇油溪桥村的党支部书记的邀请,汪立果组织党员群众代表50多人,前往油溪桥村参观学习。

一到油溪桥村,党员群众代表们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这里的村民如此纯朴、勤劳;这里的环境如此美丽、整洁。更让人惊奇的是:整个村庄内看不到摸牌赌博;更看不到一只散养的家禽;尤其是听不到一处烟花爆竹的喧张。

在村办公楼公示栏上、在各村湾的标志牌上,“禁赌、禁炮、……”等“十禁”标志非常醒目。

再三铁心定夺,争取村民支持!

在湖南回来的路上,老党员汪传发率先提出建议:“油溪桥村没有赌博、也没有燃放鞭炮,这个很好,我们村是不是也把燃放鞭炮、摸牌赌博禁掉”。

一车人,叽叽喳喳,大家都说“能禁是好,但完全禁止,难度很大、很多啊!”并且有一代表当场表态说:如果今后有人看见我赌博,我自罚1000元。

看到大家对“两禁”热情高涨,反应积极,村支书汪立果果断地说:那我们村也禁鞕禁赌,回去后马上开会研究部署。

回来后,先后召集“两委会、党员会、代表会”,多次讨论如何进行禁鞭禁赌,并且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家家户户不漏一个。

最后决定从2019年元月1日起,全村进行“禁鞭、禁赌”,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清明祭祖,还是过年过节,一律不准燃放烟花炮竹,包括本村村民的亲戚朋友到本村也一视同仁。

经过讨论决定,“汪家畈禁鞭禁赌相关条例”,全部纳入村规民约范围。支书汪立果兼任“两禁”组长,成立了5名副组长、21名成员的“禁鞭禁赌”常年工作专班。

制度奖惩分明,让全体村民监督!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干部。

村“两委”5名干部、9名组长、30多名党员,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做到了带头不燃放烟花鞭炮、不参与摸牌赌博。

万事开头难、宣传第一桩。要想两禁止、奖惩必分明。一方面,在全村内大力宣传,对支持禁鞭禁赌的村民每户奖励100元,凭户口薄到村财务直接领取;对于违反村民每次罚款200元,直接从农户田地分红补贴中扣除。

这个举措,迅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提高了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对“两禁”,约束农户,相互监督。

对于村民办理红白喜事,由村里专门负责,安排免费电子炮,并落实村里腰鼓队,上门为办喜事的村民免费提供服务,喜庆热闹,代替传统燃放鞭炮等。

二组村民林立勋嫁女,这是自禁鞕以来的第一场办喜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是经过村组干部上门,多次做思想工作,他最终答应了不放烟花爆竹。村干部汪细刚汪三强 许艳平等3人,专门组织电子炮、腰鼓队参与,上门为其祝贺。此事在全村反响很好。

实施两禁三年,让全村环境改观!

在村湾环境上,以前每到重要节日或生日、红白喜事等,都会燃放大量的鞭炮,特别是春节期间都放鞭炮,每户大门口都是铺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泥”,灰烟弥漫天空……而今年春节,全村没有一个炮灰和纸屑,村内环境美化了,空气清新了。

在民风民俗上,以前全村到处都是好逸恶劳,赌博成风,现在已经没有赌博现象了,过去因赌博吵闹的家庭也和睦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农家不赌博,庄稼绿油油”,一些荒芜的田地也种上了好庄稼、好蔬菜。农闲时,村文化礼堂内、村文化广场上,跳舞、山歌….响彻全村。

在经济发展上,2019年春节期间全村用于购买烟花爆竹的费用估计节约了20余万元,今后每年至少可节约30余万元,禁赌方面每年也节约了200余万元。

由此可见,“禁鞭禁赌”不仅改善了村内环境卫生状况,而且带动了村民增强环境卫生的意识,自觉摒弃不良习惯和不文明行为,也提高了乡风文明建设,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治“三乱”, 治出了村强民富  

“宝石河畔汪家畈,又脏又乱不见怪。道路泥泞满坑洼,垃圾遍地随风刮”这是昔日人们对汪家畈村唱出了山歌民谣。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转变观念,大力移风易俗,创新基层治理思路,建设美丽乡村,逐步打造协商民主治理新样本,先后获评“省村级集体经济进步村、市级文明单位、县级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2018年是汪家畈村村风村貌出现转折点的重要年份,村支书汪立果是当时闯王镇10个村中最年轻村级“一把手”,也是全县很少的大学生支书。

他先后通过制定“一约四会”为抓手,从实施“两禁”开始,在赢得大多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大张旗鼓地抓好宣传、大水漫灌地疏导引导、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

“汪家畈的出路,就是一个字‘变’,首先就是要改变村民思想、创新发展模式,让村民参与到村里的各项工作中来。”汪立果斩钉截铁地说。

汪家畈村带领党员群众代表50多人到湖南新化市吉庆镇池溪桥村学习参观,踏上了这趟寻“变”之旅。

看着当地淳朴、勤劳的村民,干净、整洁的村庄,听着他们村民治理的先进经验。“村民议事、道德规范、治理激活……”成为所有一同参观人的共识。

“真正一个村靠支书一个人主导,带领村委几个人演戏,什么事都难办成啊!现在是所有村民都摇着旗子往前跑,只要村民们自己参与进来,原来千难万难的事,只要经议事会讨论通过,便可快速推广实施开来……”村妇联主任许艳平感慨地说。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在闯王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支持下,2019年年初“爱心超市”在汪家畈村开始试行。凡是村民在遵纪守法,孝老爱亲,保持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村公益劳动等方面做出贡献或表现良好的均可进行积分,凭借积分可在“爱心超市”换购物品。

当年4月30日,是汪家畈村环境整治会议上商量对村庄集中进行整治清理的日子,在知道要对村庄进行美化、绿化后,很多党员、组长、村民都积极加入进来帮忙,干体力活的、负责后勤的都是干劲十足。

在推行村民自治,用道德进行规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汪家畈村借助“法律讲座、乡村年会、文化祠堂、一村一辅警”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农业农村政策、乡村振兴与环境整治等内容,让村民积极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中,唱主角、担责任。

如今在汪家畈村,村民观念彻底得到了转变,每次村里有什么事总是积极参与,再也不是以前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社会风气也得到了改善,鸡毛蒜皮的事少了,互帮互助的事多了,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昔日杂草丛生的河岸都换了新面貌。

目前,村集体经济港背梨园、南山茶园、北山猕猴桃园、杨梅园400余亩也纷纷在村内落地开花。全村经济林地1275亩,其中砂梨375亩,油茶林650亩,其他果木250亩,山林面积4424亩,是全县有名的“砂梨村”。全村5个合作社、5处农业基地,实现家门口就业160多人。

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每年给全村1600免交合作医疗费;每年免摊公共路灯费;每年资助考取专科以上大学生1000-3000元;每年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困难老党员、常年患病村民、70岁以上老年人等130多人。全村有45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88%的农户盖起了“小洋楼”,拥有小车390多辆。

(编辑:谭茜  编审:阮班新  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