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全体会议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刘发英代表,当时她正准备和其他代表一起乘车回驻地,打开留在车上的手机,刘发英收到了许多信息和未接来电,这当中,一个叫覃春娟的微信好友的来电,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位名叫覃春娟的微信好友在8点22分给她连拨了三个视频电话,而8点22分正是英子姐姐刚刚回答完记者提问的时间。
和英子姐姐视频通话的,就是她在代表通道上提到的“小娟”。11年前,她还是一位准备辍学的贫困学生,在英子姐姐的牵线帮助下完成学业,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断上划小娟的朋友圈,我们除了感叹英子姐姐像阳光一样照亮小娟的笑颜,还隐隐感受到二人命运的交织——我们看到的,除了小娟常常转发的和英子姐姐有关的各种新闻报道,还有2020年8月26日的这一条记录。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幼儿园教师覃春娟:“宝宝出生这一年,是人生中最难的一年,在最难的一年,我依然要去做最难的事,支教是一种情怀,支教是一种责任……”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她孩子不到十个月的时候,她作出一个决定,她主动申请调离到,离她们镇上60多公里以外的贺家坪镇白沙驿小学附属幼儿园去支教。”
帮助过小娟的英子姐姐,年轻的时候也曾是一名支教老师;长大后的小娟,像她的英子姐姐一样,坚持走访有困难的孩子,每年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正如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她说,因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英子姐姐帮了她,我要学着她们的样。”
用生命影响生命。“学着她的样”的,又何止小娟之于英子姐姐?代表通道上,英子姐姐提到的身患癌症却心系助学的江苏戴先生,同样在影响着英子姐姐本人。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戴老在用他的生命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我们又通过我们的助学,又去影响那一些受资助的学生,影响他们的生命,一代一代地,是一种爱的延续,也是一种善的循环。”
16年来,英子姐姐募集了2900多万元助学款,资助了4300多名学生。现在,他们有的在中兴、华为、航天院成为科研人员;有的在北大、清华任教,还走上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游行方阵。他们的幸福,都是英子姐姐的感动。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其实让我更感动的,应该是那些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力的,比如说乡村教师、乡村医生。”
履职4年,刘发英代表提交了20份建议,三分之一都在聚焦她心心念念的民族地区教育。今年,刘发英代表除了继续呼吁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配备和培训,还提出了“双减”背景下教师也应减负的建议。她的建议,促进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变革,也见证了家乡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每次提出建议以后,教育部都还是很重视,都跟我们电话沟通,还有纸质的建议的回复,让我们觉得当一名人大代表很光荣,也很有一种神圣感,当然更多的也是一种责任感。”
采访时和刘发英代表面对面,我发现,虽然皱纹已经爬上她的脸庞,但她的双眼却像湖水一般明亮,仿佛在“逆生长”。正如她的网名,无论老幼,见到她,都会亲切地喊她一声“英子姐姐”——善良,就是她永驻的芳华。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