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早发现早干预”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很多体检机构和医院都在体检项目里加入了“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听到“肿瘤”的字眼,大家顿时很紧张。万一表格上肿瘤标志物出现上升苗头,更是让人寝食难安。
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一定得了什么恶性肿瘤……看看专业的肿瘤科医生怎么说。
问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时升高的一类物质,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类和糖类。主要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
在常见的体检项目中,主要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
简单地说,肿瘤标志物并不是某种“物体”,而是人体各项指数的统称。当这些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肿瘤相关。
问
肿瘤标志物检测有什么意义?
临床上,检验肿瘤标志物有以下用途:
①肿瘤的早期发现;
②肿瘤普查、筛查;
③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
④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效果监测;
⑤肿瘤复发的诊断;
⑥肿瘤的预后判断;
⑦提示转移肿瘤的原发灶。
问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了?先说结论:不一定。
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非常多,包括一些非肿瘤性疾病、良性肿瘤以及炎症反应,甚至是健康人出现某些生理变化,都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怀孕。
另外,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正常,可以是因为肝炎、肝硬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可能是因为前列腺出现炎症;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是因为结直肠息肉、结肠炎等;糖类抗原19-9升高,可能是因为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者肝炎等。
因为干扰项比较多,大部分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诊断仅限于辅助诊断价值,谈不上什么决定性的“金标准”。需要结合自己的病史、症状及影像检查等综合判断。
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做什么?
有些人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稍稍升高,就寝食难安。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单纯肿瘤标志物的小幅升高在医生眼里没什么临床意义。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群需要加以重视。一种是肿瘤的高危人群,包括有肿瘤家族史的、接触过放射性或化学毒物的、生活习惯不健康或者已患有易癌变疾病的。
特别是,如果指标上升幅度较大,或者多次检测发现持续上升,甚至已经出现身体不适,就要尽快前往就医明确。
另外一种,是已经确诊癌症的病人。在诊断时,医生会通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来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
同时,通过定期、连续测量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来判断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效果,并根据结果加以调整。患者的治疗告一段落后,也可以用以监测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情况。
总而言之,肿瘤标志物作为参考指标,是对肿瘤疾病“早发现早介入”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没有决定性意义。
对大多数没有相关病史,也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普通人来说,对肿瘤标志物的波动不需要过度担忧。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如果实在有所担心,可以前往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等进一步筛查。
来源:武汉市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