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升高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据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与血脂异常有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这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
但降脂药种类繁多,究竟该怎么选择?服用时需要注意哪些?“和”药师这就帮您解读!
什么是血脂异常
图片来源:网络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疾病,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自我察觉,多在体检时发现。通过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可以诊断。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含四项:分别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简单的临床分类如下: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HDL-C
高胆固醇血症
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脂
增高
混合型高脂血症
增高
增高
低HDL-C血症
降低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
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
临床上可供选用的调脂药物有许多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01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主要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调脂药(多廿烷醇)等。
02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
此外,近年来在国外已有多种新型调脂药被批准临床应用。在我国,PCSK9抑制剂被批准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人患者,降低发生心肌梗死、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风险。
部分调脂药物既能降低胆固醇,又能降低甘油三酯。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常需多种调脂药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其中,他汀类药物问世在人类ASCVD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酯药,接下来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谓是较全面的调脂药。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这些均有助于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哪些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01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02
确诊为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患者
03
无心血管病史但存在一项或多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7种,分别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匹伐他汀。面对种类众多的他汀,该怎么选择呢?
根据亲脂亲水特性,可将他汀类药物分为脂溶性他汀、水溶性他汀和脂水双溶性他汀。根据降脂强度,又可分为低强度他汀、中强度他汀和高强度他汀。此外,不同他汀在体内经肝肾代谢的比例亦不相同。这些特性可导致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因此在选择药物种类时需综合考虑疾病情况、肝肾功能及药物特点。
服药方式和注意事项
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最强,因此半衰期短的他汀(如:普伐他汀)建议晚上服用;而半衰期长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服用。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和肌病(肌肉疼痛、乏力等),故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用药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或无力等,应及时就诊。有任何用药疑问,欢迎咨询药师!
温馨提示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人群,如有用药需求,可前往协和医院药师门诊,接受专业的用药指导与咨询。
来源:武汉协和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