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
大伙稍不留意就中招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冬季如何预防感冒
又该如何科学规范治疗
治疗感冒的常见误区
对于治疗感冒主要有下面几个常见的做法,其实这几种方法和观点,都是误区!
感冒了就吃抗菌素
外感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感染的原因有病毒、细菌、其它微生物。抗菌素只针对细菌,一旦感染就使用,不一定对症,如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可能就没有作用,而只是滥用,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感冒了就吃清热解毒的药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是感冒中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若误用辛凉之法,则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导致邪气传变而使病情发生变化。且清热解毒药多寒凉,误用容易伤脾胃,可能出现腹泻、食欲下降等症状。
发烧了就吃退烧的药或者冷敷
目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服用后有很明显出汗及退热作用。祖国医学的汗发也是通过发汗来治病的,这个汗的要求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离“,病人出汗过多伤阴,伤人体正气,而且也不能起到驱除表邪的作用。冷敷等物理降温法会使人体再受风寒侵犯,同时导致人体皮毛汗孔郁闭,邪气不能外出,延缓机体康复。
二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的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甚则疼痛,鼻塞声重,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感冒的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两者均有发热恶寒的表现,但风寒感冒寒象更明显,而风热感冒热象更明显。
三
风寒与风热感冒
的治疗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具体的方法有,麻黄汤、桂枝之类,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荆防冲剂等。
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辛凉解表,疏风泄热。具体的方药为,轻者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中成药如感冒灵颗粒、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金莲花胶囊等。若咽喉肿痛可选用板蓝根颗粒、清开灵片等。若热势较盛则可用羚翘解毒丸等。
四
感冒治疗期间
有哪些需要注意?
1. 中药要温服:温服可以让药物更好被吸收。
2. 喝热稀粥:《伤寒论》中,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建议啜热稀粥一升余,一则借谷气以充汗源,一则借热力以鼓舞卫气,使汗出表和,祛邪而不伤正。
3. 温覆取微汗:《伤寒论》中,服桂枝加葛根汤后建议温覆,即加盖衣被,加强保暖。一则为防止再受风寒。二是增强自身阳气,助邪气外出。
4. 饮食调护:服药期间饮食也应注意,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五
中医预防感冒
中医都讲未病先防,那么中医在预防感冒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
强体质、适寒暑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在感冒、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冬季,提醒大家,冬天天气严寒,在避免冬凉伤害的同时,不要过多的享用温室内暖气。提高人体的冷热适应能力,顺应四时而生活劳作。
避风寒
风为百病之长,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都会以风挟杂而入侵人体。因此,避风有利于避免外邪致病。这就是我们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重要性,像夏天天热有人会直接对着空调口吹风、长时间的吹电扇,这就是人造的虚邪贼风,会使风挟时令邪气直接侵犯人体,导致疾病发生。
少吃生冷
饮食生冷油腻之物容易损伤人的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气机运行不畅,阻碍阳气生发‚使正气抗邪力降低。
调情志
怒、喜、思、悲、恐这五志太过,会损伤人体正气。例如忧愁思虑太过,可郁而化火,伤阴精,造成正气不足,抵抗力降低。惊恐思虑过度,造成内脏气机紊乱,引起人体气机升降功能失常,导致疾病发生。
膏方调理
民间有俗语“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这说明了冬季膏方进补的重要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告诉了我们进补的方法。常常有易反复感冒人群来医院就诊,这类病人大多是气虚卫表不固,运用益气固表的膏方进行调理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