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何时才能“适老”?

春节之前,张强给父母买了台某知名品牌的智能电视,算是孝敬二老。没想到二老却犯了难,电视上一个按钮都没有,遥控器上一个汉字都没有,点开红色开关按键以后更蒙圈了,硕大个屏幕上,都是各种剧目的海报,点一下就播放该剧目,播着播着就要求注册会员。“我不看这个,我就想看《新闻联播》。”老父跟张强说,折腾了将近一小时,老父亲也没看上《新闻联播》,怎么教他用电视,保证明天能看上节目,又成了难题。先开机顶盒,再开电视,选择信号源,左手一个遥控器,右手一个遥控器,教了几遍好不容易二老才学会。怕父母下次开电视又搞不定,张强把步骤写在一张便笺纸上,贴在电视柜上才算放了心。


类似的情况在网络上吐槽非常多,有关“电视不会用”已不仅是老年人话题,很多习惯上网的中青年人也发帖表示对电视操作复杂的不满意。

在一个网站上,有网友发帖吐槽电视不会用,其标题是“真正想用电视机看电视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视机”。这位网友自称是“接受新鲜事物挺快的年轻人”,但他说看电视要两个遥控器换来换去,每次他妈妈要看电视都得他先给调好。今年换新电视,他发现连自己使用起来都很困难,功能太多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切换一个界面就要换个遥控器,中间还要等几十秒的广告。七八分钟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调到令人生气!”

中国家电网于2022年2月发布一项调研报告,报告题为《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当遇到困难时,受访者会倾向于询问子女,也有的会上网搜索使用方法。不过,还有27.2%的受访者表示“直接放弃不看了”。受访者中,12.8%的人表示电视机不太容易操作,另有2.8%的人认为“非常不容易操作”。在使用智能电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项中,49.6%的受访者表示“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位列第二三位选项的则是“设备多不知道相互怎么切换”“操作复杂,不知道怎么找想看的内容”,这两项分别占比28%和20.9%。

对于遥控器的使用问题,“遥控器太多,不知道该用哪个”“看不清遥控器按键”“遥控器不会按或老按错”列前三位。

伴随着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电视机收到的频道越来越多,画面越来越清晰,屏幕越来越大。功能也从单一化走向复杂化,既能看电视,又能玩游戏,拿起遥控器就像拿起大鼠标一般。可惜,不少老年人连鼠标都不会用,何况电脑化的电视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电视机再智能化,在老年人眼中也不过是大块头的“小智障”。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遥控器,像极了现在的“老年人模式”。试问,现在的手机有老人款,APP有适老版,为什么智能电视不能适应老年人需求,再“傻瓜”一些?难道,智能电视越来越退步了吗?

功能多样化与内容丰富化,并不代表智能化。趋向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产品应当着重于提高服务的互动性。眼下,虽不要求智能电视与老人聊天互动,至少应该能根据老年人的用户习惯推送定制化的电视节目。让老年人于不同的时段,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这个时间想看的节目,并调到合适的音量,在合适的时间自动关闭。必要时,还能听“懂”老年人的话,引导老年人用声控调台调音,这就足够了。

众所周知,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银发族”的消费趋势丰富多元,他们愿意在自己懂用能用的产品上多花钱。部分难以跨越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期待通过传统的电视娱乐接触世界。对此,我们应当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智能电视产品的设计上,提供更多智力支撑。(《老年文摘》第26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