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林乡:保护传统民居 守护文化根脉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徐恒)为推进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3月3日,县住建局与清华同衡总体四所一行对杨芳林乡古民居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

杨芳林乡境内共有高桥头村、株林村、杨芳林村等5处古民居,专家们实地查看了各村村容村貌,详细了解了古民居保护发展工作现状,充分肯定了当地的人文禀赋,并就未来如何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构思。

其中,高桥头村五组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院内龙凤屏风相拥,左右壁画栩栩如生,集江南家庙之大成。十三组古民居建于嘉庆年间,揉和了徽、浙、赣三派风格于一体,建筑工艺及材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着很高的传统艺术价值;株林村嘴头谢中门古民居于嘉庆1820年落成,背倚幕阜山脉,远望大城山主峰,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2018年被咸宁市授予“嘴头谢中门古民居牌匾”。

杨芳林村上阮老屋古民居建于清朝乾隆丙辰年,呈梯等式分布,格局别致,造型美观,凝结了古人建筑房屋的智慧和才能。下新屋古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辛卯年,八字形大门造型优美壮观,门楼书有深蕴文脉的“翠霭竹林”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两座古民居已百孔千疮,濒临坍塌之危,急于修复。

“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的古村落既是一座座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其背后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随着城镇化日益加快,传统村落古民居的消亡带来的是各具地方特色历史人文的逐步衰落。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加强古民居保护势在必行。

(编辑:谭茜   编审:阮班新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