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是我们相互交流、
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
你关心过你的耳朵吗?
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湖北广播电视台大健康发展中心联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特别策划全国爱耳日科普直播之《关爱小耳朵,远离畸形与伤害》。
本场直播在长江云客户端、新浪新闻客户端、搜狐视频、百度、YY直播、KK直播等平台全网同步推送,总观看量103.4万。
直播特别邀请到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志奇,以及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廖大红,带大家一起,为“耳”而战。
你认识耳廓畸形吗?
耳廓畸形是指遗传、环境、孕期病毒感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耳廓异常,在新生儿中较常见。
根据缺失情况,我们把耳廓畸形分为两类:
形态畸形(更常见)——耳廓发育完善,但形态异常,比如隐耳、猿耳、杯形耳、招风耳等。
结构畸形——耳廓萎缩或发育不良,导致皮肤或软骨组织缺失,程度较严重。
耳廓畸形可采用无创耳廓矫正和微创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严重的需要采用耳再造手术。
但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年龄太小,想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再接受手术,但廖教授的建议是,耳廓畸形矫正越早越好。
导致耳廓畸形的因素有哪些?
廖教授告诉大家,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确切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孕期等各种因素。
1、环境因素
最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辐射和环境污染。怀孕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了感冒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等致病性病毒,或是怀孕母亲患有免疫系统的疾病、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小耳畸形。
2、化学因素
母亲在怀孕初期服用了抗感冒药物、抗生素药物、激素类药物或是维酸钾药物等化学性药物也会有可能导致小耳畸形的发生。在药物之外,母亲在孕中经常接触烟酒也会成为患小耳畸形的易感因素。
3、遗传因素
小耳畸形的遗传几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个以上的直系亲属患小耳畸形或其他耳畸形,说明家族里存在有小耳畸形的遗传基因,患者的下一代或父母再次生育二胎的小耳畸形发生率明显增高。
从怀孕6周起,到孕妈怀孕二至三个月,宝宝的外耳轮廓、中耳及内耳已基本形成。在这期间,如果出现发育异常,就会出现小耳畸形的症状。
如果早期发现了新生儿小耳畸形,建议尽早排查家族遗传史。如有,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小耳畸形致病基因的鉴定。
这些伤害儿童耳朵的场景,你想到了吗?
【场景一:掏耳朵】
使用棉签掏耳朵,不仅会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带来耳屎堆积;而且有部分棉签纤维会残留在耳道中,长期使用,残余的棉纤维越积累越多,可能导致局部溃烂,引发耳后颅骨感染。
耳屎学称耵聍,对鼓膜及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还有一定抗菌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等自行掉到耳外,无须特殊处理。
刘主任建议各位家长,如果宝宝耳屎成团,在就医之前,可以使用滴耳液软化耳屎,切勿随意使用不卫生的工具给孩子掏耳朵。
【场景二:噪音】
超过60分贝的声音,就属于有害噪音。具体来讲,当我们说话比较吵闹时,是60分贝左右,而汽车经过的声音,在60-80分贝之间。长期处在有害噪音环境,就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
【场景三:疾病】
全球30%以上儿童听力损失是由耳部感染等疾病引起的,主要的耳部感染疾病就是中耳炎、骨膜炎、外耳道炎等等。
刘主任解释到,因为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宝宝的咽鼓管相对短、平直,细菌病毒容易侵入中耳从而引起感染,反复发作的感染则会造成听力损伤。
除此之外,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呛咳,引起中耳的急性炎症,所以通常建议妈妈们以45度角喂奶。
【场景四:不正确的使用耳毒性药物】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这类药物对听觉系统有损害,需要谨慎使用。宝宝可能常接触到的耳毒性药物是部分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家曾向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
家长们如何判断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听力问题在宝宝小的时候,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刘主任提醒各位家长,如果观察到宝宝出现以上表现,记得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