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梗,是什么“梗”?

人老腿先老,不少人觉得

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那是正常事

可有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叫——腿梗!

听说过脑梗、心梗

可从来没听过腿也会梗塞啊!

今天,小编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行动不便,原来是腿“中风”了

65岁的王大爷退休后喜欢各处旅游,但是近一年来行走时,出现右侧小腿肚子的疼痛的症状,以至被迫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疼痛消失,又可以继续行走。王大爷觉得可能是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但是最近一个月来他反复出现这种症状,有时候还腿脚发凉、发麻,于是他来到医院就诊。血管外科门诊医师接诊后,立马对王大爷进行了仔细的查体,发现其两条腿的温度与颜色有显著差异。王大爷没有痛感的左腿皮肤颜色、温度都很正常,但是疼痛的右腿却颜色发白、发凉,完全没有血色。医生认为患者的腿痛并不是简单的肌肉疼痛,很有可能是右下肢动脉闭塞,疼痛的原因是肢体严重缺血。

介入微创技术成功取栓

果然,下肢动脉彩超结果显示王大爷右腿动脉血管闭塞,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入院后,王大爷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相关检查,明确了具体血管闭塞的情况。血管外科主任根据造影结果迅速评估病情,为王大爷拟定手术方案,决定采用介入微创技术开通闭塞的血管。

什么是“腿梗”

“腿梗”的专业说法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说白了,就是腿上的血管堵了,从而引起下肢动脉缺血,严重时发生肢体坏死。腿梗跟脑梗、心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血管不通,堵塞造成的症状体征。腿梗发病率、危害程度,都不亚于“心梗”和“脑梗”。心梗和脑梗如果救治不及时,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要命;而腿梗处理不及时是“要腿",再放任不管就会"要命"。

“腿梗”四个不同阶段

无明显症状期

只是腿脚出现发凉发麻,感觉不舒服。

间歇性跛行期

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被迫停停止活动或行走,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又出现。

静息痛期

即使不运动、不走路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这个阶段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进入坏疽期。

坏疽期

发展到最后,脚板儿出现发绀(就是有紫色瘀斑)、溃疡、坏疽了,这个时候就要截肢、截趾了。

好好一个人就要变残疾了。因此,“腿梗”也不能忽视!

下肢血管堵,容易伪装成2种病:

老寒腿

常说的“老寒腿”在医学上叫做 “膝骨性关节炎”。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着和老寒腿相似的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出现下肢疼痛、间隙性跛行等症状。

什么人容易发生“腿梗”?

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有关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此,“九高一少”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液粘度、高年龄、高精神压力、高烟瘾和少运动的中老年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 人体在大约30岁以后,动脉开始有脂质沉积,到中年以后,就应当关注自己的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情况,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动脉血管。

对于腿梗,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自查,即“看一看,摸一摸,走一走”。看一看就是看足部的颜色,有没有变白或变紫暗;摸一摸就是摸一下足部的温度,凉不凉,足背动脉存在不存在,减弱没减弱,两边对比一下;走一走就是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路,感觉一下小腿或者下肢有没有酸痛等不适的感觉。如果出现了足部的颜色、温度的变化,足背动脉也变弱或者消失,再有走路后下肢的酸痛不适等症状,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腿梗的正确预防

1、踮脚尖,减缓下肢血管堵塞。将脚跟离地抬起,用脚尖来支撑身体,保持约2秒后落下脚跟,站稳后再将脚跟抬起,重复进行。

2、饮食应该以清淡素食为主,减少盐的摄入,少食油腻、糖、热量很高的食品,平时多饮水。

3、戒烟酒。这是防止动脉硬化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4、控制血压,高血压对血管损伤很大,持续10年的高血压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5、坚持体育锻炼,制定相应的步行计划,即使工作忙也应该每周两次的运动。

6、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应该检查下肢血管情况,因为以上疾病大多是都是伴随而来的。

7、细心照料自己的双脚,注意保暖,避免外伤及感染。

注意:一旦出现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来源:襄阳市中心医院、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