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能朗、吴忠发、谭崇飞报道:“果匠小镇”一园飘香游客满,“枇杷小镇”一果带富千家人,“石门山庄”农旅结合产业旺……这都是通山念好乡村振兴致富经带来的效应。
洪港镇西坑村虽是位于幕阜山段四面山腰的偏僻山庄,但经全体干群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已获得四块国家级的“生态宜居、秀美乡村、精神文明、乡村振兴”奖牌。
为了做好巩固提高工作,近年来通山县投入400多万元,支持西坑村利用本地楠竹资源发展产业,办起竹制品加工厂,在四面山腰新造油茶园、茶叶基地150亩,让荒山坡地变成金。如今,西坑村群众不出远门有班上,产业让他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湖北富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投资3000万元,在大路乡新桥冯村创办占地5000亩“果匠小镇”。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9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进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经营,该村户平年均增收1万元。
近三年,通山共整合资金5.8亿元,在沿一山(九宫山)两线(通洪线和通大线)公路旁,每年选择6至8个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九宫山镇程许村地处106国道旁和国家级九宫山风景区山脚下,县里鼓励该村发挥交通方便、来往行人多、本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办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县里投入3000多万元,整治九宫山脚下的横石河道、修绿化带、栽风景树、建休闲广场,吸引客商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1500亩香榧和林果基地。如今的程许村,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山下村庄风景如画。
到目前,该县的板桥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十面红旗”,石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坑村获评全国枇杷专业村,大竹村成为全省农旅融合发展标杆,港口村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热门打卡地。
“王教授,我家种有5亩枇杷,怎么样能让枇杷果子个头大点?”“陈教授,我家养的山羊有时候不吃饲料……”在闯王镇坳上坪村,500多名村民围着省、市、县专家,请教种养高招。这是该村为推进产业发展,邀请专家现场传经送宝,让百姓快富久富的举措之一。
端上“旅游碗”,吃好“产业饭”。为抓好乡村振兴,通山县一手抓乡村整治,一手抓产业发展,将重点放在辅导群众念好致富经中。该县办起了科技基地和学校,让农民学习技术有场地;实行县领导每人包一个村,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包一户,镇干部每人包一人的“三包”责任制,并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出列村和脱贫户,并做到包引进项目、包投入、包成效;出台《关于做好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服务》决定,确保全县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