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喊你你听不到啊?爱耳日赶紧关心下孩子听力吧

今年3月3日,

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

也是世界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世界听力日的主题为“谨慎用耳,耳聪一生”(To hear for life,listen with care)

爱耳日活动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新生儿听力筛查一定要做

3岁以内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听力障碍没有被及时发现并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导致语言发育落后甚至发育障碍,因此,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问题并尽早干预至关重要。

01

听力筛查“五步走”

听力筛查分为五个阶段,即初筛(出生后2-3天)——复查(出生后42天)——全面诊断评估(出生3个月内)——听力干预(出生6个月内)和长期随访。

注意:由于该项检查受很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如:新生儿发育不良、状态不佳、环境噪声大、电极及探头位置放置不佳以及新生儿期耳道和中耳腔有羊水、胎脂及胎性残积物滞留等因素导致的筛查未通过者,42天复查通过率均可大大提高。初筛没有通过并不代表新生儿有永久性的听力障碍。而初筛通过的婴幼儿,家长也应该密切注意并评估与孩子年龄相应的行为和交往技能发育水平,防止那些潜在的、不为我们所认识的听障性疾病被疏漏。

02

全面诊断评估阶段需接受个体化“专业指导”

对于没有通过初筛和复查的婴幼儿,需要进行一系列听力评估,包括耳镜检查、耳声发射、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检查(ASSR)、行为测听及早期语前听能评估等相关检查。另外,部分婴幼儿还需要进行基因诊断和影像学检查,比如常见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先天性内耳畸形等。

通过上述检查,能够明确听力受损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因等,从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03

声音刺激和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十聋九哑”,聋哑症多是因聋而哑,他们的语言系统没有问题,但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进而丧失辨别声音和学习说话的能力。因此,在发现婴幼儿听力受损后,根据病情,尽早开始干预治疗尤其重要。

这些人群是耳聋基因高危人群

1、出生时低体重;

2、高胆红素血症;

3、长期监护或在NICU48小时及以上者;

4、早产儿;

5、呼吸窘迫综合征;

6、孕妇高危因素:孕妇为高龄产妇,或有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感染等,孕妇滥用药物和酒精、以及各种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后保胎等;

7、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8、颅面部畸形或耳鼻咽喉畸形、唇腭裂等;

9、父母双方或父母单方为聋人或为耳聋基因携带者;

10、母亲多次生育,且有耳聋同胞者等,一定要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早帮助孩子回归主流社会。

为什么我们正常,而孩子听不见

门诊中很多耳聋的宝宝家长很困惑:“我们夫妻双方听力都正常,两个家族里也都没有听力障碍的人,怎么到我们宝宝就成了耳聋呢?”

这都是隐性基因惹的祸!

许多听力正常的父母可能是耳聋基因携带者,他们自身没有发病,但会将这种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孩子发病。

如果同一类型的耳聋缺陷者结为夫妇,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

耳聋基因检测是预防耳聋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哪类人群需要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新生儿

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采集亲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发现病因(迟发性或药物性耳聋),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出率。

孕前夫妻、孕妇

夫妻双方在孕前;孕妇在孕前期、孕中期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明确生育聋儿的风险。

耳聋患者及家属、耳蜗植入手术者

从基因水平对耳聋进行病因学诊断,对耳聋个体及家庭进行遗传咨询。

耳毒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者、有家族用药致聋历史者

可尽早发现药物致聋基因,进行安全用药指导,避免药物性致聋的出现。

来源: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