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吃了这些药千万别喝酒!严重可致命!

春节是人们合家团圆,充分享受欢乐和喜悦的时刻,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喝酒是“必备项目”,中国酒文化氛围浓厚,一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喜欢聚在一起喝上几盅。用药说明千万条,安全合理第一条!

今天,亚心总医院药学部专家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喝酒后哪些药不能服用~

王欢 主管药师 抗凝专业临床药师 硕士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15年

擅长心血管药物、抗凝药物合理使用

抗生素

俗话说“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即用药后饮酒,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特别提醒,在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头孢类药物。用药7天内不能饮酒,同时禁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使用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此外,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和其他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琥乙红霉素、酮康唑等)与乙醇也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解热镇痛药

感冒药中大部分含有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该类药物中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均含有乙酰水杨酸,其本身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酒精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增加消化道溃疡或出血风险。大多数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等)。研究表明,酒精中的乙醇有增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可能。因此,若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应避免服用。

降压药

过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利尿剂等),可增强降压药的效果,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降糖药

糖尿病的朋友需格外注意!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若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若患者刚服用降糖药,血糖已降至标准值,酒精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极易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期间饮酒,出现低血糖几率更高。值得警惕的是,低血糖表现的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意识混乱等反应常常不易与醉酒反应区别。这导致即使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休克。另外,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与酒精混用可增加乳酸中毒风险,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抗心绞痛药物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抗心绞痛药物若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华法林的作用个体差异明显,且易受到多种药物、食物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大量饮酒和长期饮酒突然停止均会引起INR波动,增加血栓或出血风险。

建议患者:如非必要,可不饮酒,如必饮酒,极少量控制。

镇静催眠类

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镇静催眠类药物与乙醇合用后,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与药物的种类、用药量、饮酒量有关,表现为嗜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等,严重的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可导致死亡。

抗癫痫药

乙醇可影响某些抗癫痫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疗效。另外,饮酒本身也可能造成癫痫发作。因此,癫痫病人不适合饮酒。

综上所述,酒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服药期间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近期的饮酒史。在上述药物的用药期间,应该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警察蜀黍说

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

药师姐姐说

喝酒不吃药

吃药不喝酒

您记住了吗?



来源:武汉亚心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