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陈如东)“六大”活动开展以来,县委编办围绕服务“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创建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三大主题,开展问题大排查、大调研、大讨论,增强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转型发展的意识,扎实办好编制核查、用编计划、人才引进等机构编制管理小微实事,做好服务通山高质量转型发展大文章。
把握好三个关系,用活有限编制资源服务发展。把握好“少”与“多”的关系。在全县编制限额“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将编制资源向民生、经济转型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倾斜,化解教育、医疗服务、农业、水利、检验检测等领域编制不足问题;把握好“高”与“低”的关系。坚持机构编制管理“高”站位,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保持机构编制服务“低”姿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调研,低头做事,埋头服务;把握好“刚性约束”与“弹性限度”的关系。工作中,既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坚决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又在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允许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强化“三保”措施,促进机构编制问题大落实。围绕保民生、保基层、保发展的“三保”目标,开展基础教育学校编制情况、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医共体及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现代化疾控体系等五项调研课题,采取教师空编数和预计自然减员数顶格计算方式,核准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用编计划380名,化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难题;科学分析基层单位和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需要及编制需求,挤出编制用于引进检验检测、医疗卫生、水利、农业、文化旅游等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力量,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共核准专业人才引进用编计划25名;加大全县事业编制统筹力度,破解编制总量少、超编消化难的瓶颈;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疾控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医共体、“县管校聘”等体制机制,促进机构编制问题的大落实。
(编辑:谭茜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