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刘凌 | 泰 宁 印 象


今天周末。清晨醒来,窗外细雨斜风,秋色浓浓,柔柔的空气带来清清的凉意。

早上八点,我和县老年书画家协会的三位老同志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福建泰宁县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重阳书画展。

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窗外雨点在不停地敲打,雨刮器在不停地忽左忽右。阿应全神贯注开着自己刚买的新车,我和阮老头、国富三人坐在车里,眼睛时不时地瞟向车外,心却在犯咕:雨,可以洗涤尘垢,滋润烦躁的心,也可以惹人恼。为了不分散阿应的注意力,闷了,我们小声聊几句;困了,闭上眼睛靠一会。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行驶五百多公里,终于在下午两点到达了泰宁县城。

稍歇片刻,《书画报》编辑部副主任姜陈很快把我们带到距离报到处两公里外的泰宁饭店,这也是泰宁县政府原招待所。入住后我们就在各自的房间休息,翻阅书画展活动有关资料。然而,好奇心迫使我想尽快弄清楚这座小县城有何特色魅力吸引全国名人名家驻足赏光。

01

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面积1539平方公里,辖2镇7乡,13万人口。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早在新石器时候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同时,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拥有8块国家级“金牌”,还荣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级旅游区。境内的丹霞地貌群落是中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海拔最高、年代最久远、景观最丰富、生态最完好,蕴藏着丰富神奇的丹霞地质文化,是一本解读地球、诠释自然的地质教科书。所以,人称泰宁就像藏在小巷深处的一坛美酒,走进巷子深处,你才能闻到它的醇美清香,认得它的庐山真面目。

翌日,全天候报到,全国各地参赛者陆续集结泰宁。我们几位老人抽空到距县城最近的大金湖转转,先睹为快。

大金湖丹霞地貌地质公园总面积461平方公里,属武夷山脉,包含了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罗汉山、泰宁古城五大景区,我们游览的是金湖景区。买好门票后,我们上了游船,第一站是甘露寺。我站在游船甲板上,眺望这十里金湖,碧绿平静,如同一面镜子映着丹山的倒影,就像诗境一样那么自然,我的心也跟着明亮起来。游船停靠码头,我们下船走过莲花桥,导游指着前方的两块红色巨石介绍说:左边一座红色岩山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山像一面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之间,所以流传着“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之说,形象地说明了其地理位置奇特。

一路上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好一个清静之地,路边的古树像双腿交叉站立的妙龄少女。突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打开了事先在游船上购买的雨伞。步行约十来分钟,到达了布满藓苔的甘露寺山门前。门侧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上联:层层楼阁一柱擎状元还母愿;下联:滴滴甘露万人饮观音赐吉祥。横批:甘露岩寺。由此可以看出,甘露寺是一个有故事的寺庙。

步入山门,眼前变得开阔起来,抬头所见就是隐藏于赤色洞穴中的甘露寺。甘露寺所在的洞穴为天然形成,高80多米,上部宽约有30多米。下部宽只有10多米,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我边走边思考,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上建造寺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但充满智慧的古人把这地理上的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即用一根双手合抱的红木柱子落地,撑托起了重楼叠阁,罕见,奇迹,真是让人惊叹叫绝!听导游介绍,寺庙所在的岩洞上方有个形似龙头的钟乳石,一年四季滴泉不断,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拾阶而上,我们到达了天王殿,殿内供奉的是弥勒及四大天王。再上一层楼,到达了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出了殿门,我们来到了一座供游客休息的亭子,亭子书架上摆满了济群法师编著的免费赠送的佛学研究书籍,信手翻阅几本,借此也想了解一下佛学思想、佛教理念以及佛教的魅力和精髓。

参观完甘露寺,我们沿着另一条山路返回到码头,乘坐游船到了第二站——岩隙天梯。

“岩隙天梯”,也被称为一线天,是由于岩层断裂,经流水的常年侵蚀而逐渐形成的。两石间的夹缝非常低矮狭窄,走在里面如同爬天梯,故称为“岩隙天梯”。天梯入口处有块告示牌:年老体弱及心脏病患者严禁攀爬。正当我踟蹰不前的时候,满头白发、年逾古稀的阮老头率先入内,一口气爬到了半腰,我只好硬着头皮鼓足勇气跟了上去。当我一步一步气喘吁吁地爬到拐弯处,由于石缝里又黑又窄又闷,身体无法转动,加之心跳过速,此刻肠子悔青了。进退两难,进,不知何时是尽头,实在畏惧;退,后有追兵,阿应、国富挡住了退路,唯一的希望就是咬紧牙关拼出老命爬出去。休整片刻,继续攀爬,终于出了天梯口,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抬头望去,眼前出现了一块牌子:恭喜您,成功登天!

游览完金湖两个景点,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下船上岸后,我们四位找了点小吃当午饭,又驱车冒雨来到了第二个景区——明清园。明清园是陈明清的私人收藏博物馆,园内以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木雕珍品为主。别致的园林布局使这里衬托得古韵十足,俨然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大观园。书画展组委会日程安排是10月17日到明清园采风,由于我们一行的提前到来,园内刚巧停电整修,所到之处可见细腻精致的古物在幽暗中更显神秘,好像在向参观者婉婉倾吐自己的故事。桂雨飘香,饱览古典文化后,满怀收获,意犹未尽返回住地。

02

10月16日上午九时许,第十一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后,现场创评活动也在泰宁金湖宾馆拉开序幕。

金秋十月,天气凉爽。但来现场参赛的作者激情高昂,他们不顾昨日的车途劳累,一大早就守候在宾馆会场门口。现场创评,按作者  编号的大小进行分组,每场一百人,创作时间为一个小时。现场创评十分考验作者的书画创作能力,由于比赛时间有限,再加上纸张和笔墨用起来不太顺手,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实在不易。但参赛者大多数自信满满,毫不怯场,很快进入了创作状态,我来书,你来画,紧张而热闹的比赛有序地进行,不一会儿,一幅幅书画作品陆续出炉。书法作品五体兼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画作品题材新颖,工笔花鸟,写意山水,应有尽有。最激动的环节是参赛作者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台接受评委们的现场打分,有的作者嘴角飞扬,有的作者羞涩紧张,我作为参赛者感同身受,真为现场创评活动点赞!有一位参赛老人紧紧握着主持人的手说:“现场创评不仅锤炼了参赛者的现场创评能力,同时也给老年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如果身体允许我明年还会再来。”

10月17日早上七点半左右,我和三百多位老年书画作者乘坐大巴车前往距离泰宁县城十五公里的寨下大峡谷,开始了文化采风之旅。寨下大峡谷是由三条峡谷首尾相连,俯瞰呈环状,好似一条金色苍龙蜷卧在群山之中。不同年代、不同层次的地质地貌随着游览者的脚步,依次出现在大家眼前,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大峡谷两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长年不见阳光,幽深得似于封闭状态。走入峡谷中顿生隔世之感,恍若世外桃源。天穹岩高悬头顶,在谷底看上去,形态各异的丹霞洞穴,大洞套小洞,洞中有洞,每一处洞眼历经岁月的雕琢和风雨的磨砺,显示沧桑的轮回,依然倒挂在这里。可谓今古奇观,令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己,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边走边看,来到了雁栖湖。雁栖湖隐藏在丹崖谷底,周围翠竹丛生,树木笼罩,湖水静谧、冰凉而清澈。若把丹崖比作刚强男子,雁栖湖就犹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多情女子。相依相偎,构成一幅摄人心魂的绝美画卷。由于阴雨绵绵,山地潮湿,唯恐路滑,只好慢慢前行,大约走了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陆续往回走。一路上,大家相聚在峡谷中,共享自然美景,畅谈海北天南,欢声笑语,乐在其中。

下午两点半,我们和大批参赛者又来到尚书第参观采风。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主体建筑有五幢,辅房八栋,共计120余间。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瑰丽多姿,是一座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建筑”,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堪比茫茫沙漠里凸现万丈高楼,令人不得不对这座高端古建筑刮目相看。漫步在古老的庭院内,随处可见“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依光日月”等石刻匾额,让大家感受到主人浓浓的孝道与低调做人风格。相传李春烨飞黄腾达之时却选择激流勇退,曾三次向皇帝辞官回家伺候老母亲,无疑是在乱世中目睹太多的“腥风血雨”。四百年风雨沧桑的老宅子,充满了太多的人间故事,承载了太多的起落悲凉,走过的每一块石板,穿过的每一条甬道,跨过的每一道门槛,抚过的每一根木柱,都蕴藏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历史厚度。也正是有了这尚书第,也就从此有了泰宁风雨如磐、五彩斑斓的前世今生。参观完尚书第后,我们还与众多的参赛者一同在古巷中尽情挥毫,书写百米书画长卷,为采风活动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又是一年重阳节。傍晚七点整,颁奖典礼在泰宁金湖宾馆按时举行。在一般人眼中,颁奖典礼是整个活动的压轴大戏。当我们几位和大家一起步入一楼金色大厅,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灯光闪烁,人声鼎沸,气氛热烈,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随着激昂的音乐,出现了最荣耀、最激动的一幕,当主持人宣布一个个获奖名单时,一组接一组的领奖者大步向前,登上颁奖台。阿应荣获这次活动的最高奖——重阳奖,我和阮老头获得了银奖。当领奖者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牌和证书,此时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既是对获奖者的祝贺,也是对参赛者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参赛者存有一份敬意。因为这些参赛者都是已过耳顺或耄耋之年的长者,他们退而不休,老骥伏枥,在书画的世界勤奋耕耘,并且硕果累累,这样的荣耀他们当之无愧。当颁奖典礼落幕之时,晚宴开始,觥筹交错之下,他们一个个华丽变身为舞袖翻飞、婀娜多姿的舞者,为第十一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划上圆满句号。

情动泰宁,墨韵重阳。泰宁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泰宁,这座千年古镇,是一片奇异神秘的秀水灵山;是一块蕴藏金子的丰饶宝地;是一个充满天籁的清新世界;是一处诗意栖息的梦里桃园……置身其中,无不令人万分感慨,壮美泰宁,宛如人世间的天然氧吧,它滋润了岁月沧桑,更净化了我们这些远道来者心中的滚滚红尘。(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刘凌,湖北通山人,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通山县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通山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