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的时候,你在哪?
通山人王兵的答案是:武汉
原本打算回乡过年的他
因为封城留在了武汉
本可以安全宅家
他却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到志愿者团队
他说,我就是想做点什么
王兵老家在通山,是一名滴滴司机,在武汉定居了30多年。
今年准备回通山过年的他,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在我印象中,武汉没有封过城。后来听说好多人出门叫不到车,我就想做点什么。”于是,王兵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志愿者团队中。
大年初二(1月26日)那天,王兵被分到列电社区保障车队,负责接送住在社区里的医护人员上下班,有时也要帮助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重症患者采购药品。
医护人员上班早、下班晚,王兵的作息也跟着调。“做的事比较繁琐,有时晚上要在社区值班到凌晨1点多。虽然累,但看到医护人员每天那么辛苦,我觉得自己咬咬牙能挺过去。”
王兵有一个3岁大的儿子。因为每天接送医护人员,为了安全起见,他一直没有回家住。想儿子想的紧的时候,他就在工作结束后,抽时间跟妻子视频通话。
每当听到儿子在视频里奶声奶气的跟他说“爸爸,加油!”,疲惫了一天的身心才有了些许放松和安慰。
“其实孩子还小,他可能不知道我每天在做什么,但我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我也曾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可以觉得有我这个父亲挺骄傲的。”
每天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是王兵的主要工作,对医护人员的辛苦看在眼里,感同身受。“我负责接送的医护人员有几个90后,她们下班刚坐上我的车没多久就睡着了,我都不忍心叫她们下车,想让她们多睡一会。还有几次她们坐在我的车里哭,那时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们还这么年轻,我很敬佩他们。”王兵说。
在最初当志愿者时,因城里的餐馆停业,王兵吃饭成了一个难题。后来有一个餐馆的老板主动提出为志愿者提供免费的盒饭。有天下雨,风特别大,志愿者们都以为爱心盒饭不会来了,没想到还是准时送达。当看到送餐者里一个穿着雨衣的十四五岁女孩时,王兵觉得心里特别暖,他说,这个城市里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付出,我们并不孤单。
王兵所在的志愿团队里,也有几例不幸被感染的人,记者问他怕不怕时,他说“肯定还是会怕,上有老下有小的,但是后来回头一想,已经加入志愿者这个队伍中了,大家都在努力,就没什么怕的了。”
王兵的表妹在通山县中医医院上班,疫情以来他和通山的家人们时常电话联系。咸宁的疫情他也时刻关注着,“我看这几天咸宁的疫情控制的挺好的,相信疫情终会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在疫情发生后,不论是在家的人还是在外面的工作人员,大家都团结在一起抗击疫情,我其实只是做了我认为该做的。”王兵告诉记者。
城市封闭了,却并没有沉寂。一个个像王兵这样的志愿者,充当着“毛细血管”,为城市的基本运转而付出。无数诚挚的面孔藏在口罩后面,默默地献出他们的力量。他们让我们在无情的疫情中,感受到了温暖。(记者:王馨茁)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