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排青阶吊楼,石桥老铺街瘦”,这是老一辈横石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老屋、码头及其倒影,映现一派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风貌。

横石潭镇建在一条大河边上,河岸大块条石或鹅卵石垒砌的基座上筑起青砖老屋。

从临河的吊脚楼窗口望去,对面的河下洲及远处的田野尽收眼底。

扯油面的袁太海师傅,扛锄头的老大爷走过大桥。

高高的柜台,宽敞的铺面,诉说着小镇曾经商贾的繁盛。

如歌的岁月,小镇大礼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每一处堂屋老宅都有儿时的欢乐。(岑乐摄)

大桥两头,拾级而上的台阶,造型高大简洁的拱门,小镇的老人喜欢在桥头摆摊下棋。

这是临河的前街,右边的房子是吊脚楼。

老屋一角映入眼帘。

后街,原来的区政府所在地。

曾经的一所老房子。

小镇繁华过一阵子,后来沉寂了下来。如今小镇又繁荣起来,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步步向老街延伸。在旧城改造的大潮中,所幸还有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保留,留给后人去寻访,去怀旧。

我常想,自己何以如此眷恋横石潭的老街,是蒙蒙细雨、暮色低迷,显得空旷幽长的街道?

还有那潮湿清凉的空气中穿过的那缕阳光
朦胧灯火里,大人们四处喊话天真地玩耍不肯归家的孩子

墙头那处雕饰、墙脚那片青苔。

街面一个个光亮圆润、显得深沉坚韧的卵石……
许多微妙的记忆和感觉,在不经意间撩动着自己的心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横石小学,我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所经历的校园生活。老房子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新校园。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文丨夏勋南
编辑丨阮家威
编审丨邓文义、阮翀
监制丨方雷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