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人:徐 群 通山县人民医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徐群,是通山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青春故事题目是:有温度的ICU。
ICU 是重症监护室的缩写。我问过很多朋友,他们给我的回答是:ICU有一扇经常紧闭的大门,不太开,里面有很多机器;医护人员跑来跑去,好像很忙的样子;里面经常有人死,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作为一名在 ICU 奋斗多年的医生,我想说,的确,重症监护室是医护人员同死神较量的战场。ICU 里有坚持,也有放弃,有死亡也有重生。ICU 的治疗就像在悬崖之间走钢丝,左一晃右一晃,病人随时可能掉下去。每一次的生离死别都触动着我们身上的每一根神经,或许我们给予的微不足道,但我们始终相信爱与被爱是相等的!拉上人生帷幕的是我们,同样打开人生帷幕的也是我们。
这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去年十一月,一阵急切的呼救声打破了ICU的宁静。患者宋某,女,42岁,胰腺癌术后两年,癌细胞多处转移,突然胸痛急送我科,患者已昏迷、呼吸微弱,病情危重,当时,我发现患者已无自主呼吸和动脉搏动,立即启动猝死抢救程序,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连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开通输液通道输液……同时火速召集会诊。心电监护显示颤波,我们立即实施电除颤,一次,两次,三次……患者终于恢复心律。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将患者继续留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当晚,患者母亲赶到病房,用那双饱经人间疾苦的手不停的擦拭着女儿憔悴的面庞,患者费力睁开眼睛,看到面前的母亲,已极度虚弱的患者想牵母亲的手却无力移动手指,母亲赶紧握住女儿的手,见女儿唇动,俯耳到女儿嘴边,当听到女儿用尽全身的力气从喉咙间挤出来几个字:“妈,我会好起来的”,这位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近乎崩溃。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有让人起死回生的能力,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行动的。
这位患者已无能治疗的可能性,可我们不愿放弃,消化科主任亲自到ICU床边会诊,我再次查阅患者既往史,从神志、呼吸、循环、感染、消化、肝脏、肾脏、血液、营养等方面调整制定详细的内科诊疗方案。入ICU第二天,患者腹胀减轻了一点点,可以发出轻微的声音,大家绷紧的心弦终于略松了些。整个抢救过程充满了惊险和不确定,但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目标在前方。当你走到彼岸回头看,会很害怕,但是走到彼岸,就是奇迹。病人在拼意志力,医生也在拼意志力。
就在这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这是个贫寒的家庭,医疗费成了患者头上的“紧箍咒”,每次护士催费,患者丈夫总是蹲在门旁,双手抱头,默默流泪。都说男子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情此景,让我异常难受!我想到了募捐,我在单位工作群和微圈里发出募捐倡议,科室医护人员纷纷响应,为拯救这个生命你一百,我五十的捐款,同事发来的微信红包上都附有“祝患者早日康复”的话语。短短两天时间,捐款总额达到七千余元,当我把善款交到患者丈夫手上时,这位敦实的农村汉子泪流满面。
经过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诊治和精心护理,入ICU第四天,病人可以正常交流和移动胳膊了,腹胀也明显减轻。治疗已达到预期效果,符合转回普通病房的条件,我主动联系了消化科,小心的从ICU接她回普通病房。这四天,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黑夜一个黎明交替着过去了;可对于ICU病房,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是24小时不眠不休,是争分夺秒,是与死神抢夺生命,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这就是我们的内心坚持。
提起ICU,很多人噤若寒蝉,想到的是冰冷的器械,如果你遇到的 ICU 医生,讲话很急,还有点不耐烦,请一定要原谅他。因为他们在跟家属解释病情的同时,还要看护病人,也许马上要进入抢救状态。
任何时候,我们从不放弃,每一分钟,我们把心里每一份力量坚持下去,为病人创造重生的机会!我们是内心温暖的医生,ICU是有温度的重症监护室……说到这,不禁想起一句话: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