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人:阮婷 国网通山县供电公司

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的是一只荆棘鸟,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如果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坐在大企业里当白领光鲜亮丽,还是扎根基层、为山区建设贡献力量?选择从来都没有对错,只愿青春无悔,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只选择了在山区电网建设中奔忙的“荆棘鸟”。
他叫刘昌宏,湖北汉川人,2010年6月毕业于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国网通山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检修建设工区)副主任,电力工程师。工作9年来从事过输电、电网建设专业,参与主持的110千伏大畈输电线路、110千伏厦铺输电线路获国家电网优质工程称号,他们都叫他“线路画家”,他用青春的画笔画出山城电网美丽的蓝图。
工程建设的“排头兵”
从刚进单位就开始跟着师傅干工程,这一干就是六年。从最开始的小白,到项目总工,再到项目经理,六年磨一剑,边干边学,白天他蹲点施工,晚上回去整理笔记,就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逐渐成为电网建设的“排头兵”。作为项目经理,不仅要组织参建人员开展学习培训,还要审核各种施工方案,迎接上级安全检查,先后主持完成的4座变电站和5条线路工程,都按里程碑节点完成投产送电,这些工程的成功投产,不仅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供电卡口问题,给群众带来了更加优质高效的电能。
抗冰抢险的“突击队”
今年春节刚过,九宫山遭遇罕见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九宫风景区上三条电源线路因覆冰严重先后出现倒塔、断线,导致风景区全部停电。零下四度、路面结冰、积雪已有半个人那么高,没有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景区上的群众喝不上热水、吃不上热饭,用不上烤火炉,还没有电灯。一个电话打来,刘昌宏放下怀里刚刚哄睡着的双胞胎女儿,连夜组织抢修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抢修方案,备齐抢修材料。第二天早上6点,集结28人组成“抢修突击队”,赶赴故障现场抢修。由于覆冰严重,道路两旁的树木都被冰雪压倒挡在路中央,原本十五分钟的路程,抢修人员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一到现场就抓紧时间消除线路上的覆冰。刺骨的寒风中,普通人巴不得赶紧找个烤火炉暖和暖和,电力工人们却戴着冰冷的绝缘手套跟十厘米厚的覆冰徒手“战斗”。中午饭,就找块空地就着凉水啃馒头,双脚冻得开裂出血也不觉得疼。就这样坚持了四天,突击队终于在23号完成抢修任务。朋友们,当我们坐在家里看着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等主流媒体对九宫山抗冰抢险事迹进行报道时,也就是那么几分钟的画面,你知道这背后,包含着电力工人多少血和汗吗?刘昌宏说,“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为了每名客户的家里温暖又明亮,冲锋在一线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
创新管理的“线路画家”
走上管理岗位后,面临山区线路故障跳闸率高的问题,爱动脑的刘昌宏又有了“新点子”。他两个月内摸清通山88条10千伏线路现状,厘清11个供电所安全生产基础资料,编制完成了“通山配电网图册”,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工作票等填写培训,采取“1+1”定点帮扶的模式,切实提高基层安全管理水平。针对高故障线路跳闸频繁,提出差异化设计改造,采用绝缘钢绞线代替裸导线,线路跳闸次数同比下降50%,同时为也公司节省投资资金300余万元,各个供电所都争着抢着请他去改造,他成了个“香饽饽”。智慧是他的画笔,汗水是他的颜料,他是建设山城电网的“线路画家”。
正如爱尔兰著名哲学家伯克所说,“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刘昌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他说“我的青春不过是做点实在事”,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自己选择的事业,无怨无悔,荆棘坎坷都不能阻挡前行的脚步,只为在电缆上演奏出属于自己的动人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