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李美贵)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大畈镇党委、政府大张旗鼓、铺天盖地的开展宣传造势,创新推出“一村一案”“一屋一会”“一场一讲”的“三个一”模式,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面营造“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环境整治浓厚氛围。截止目前,全镇14个村(社区)均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屋场会议计划,召开大小屋场会60余次,参与干部达200多人、参会群众达5000余人;开展集中清扫活动80多次,出动宣传车20余台,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致人民群众的一封信》20000多份。
一、一村一案,做到行动计划件件落实
各村有步骤、有计划、有方案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有效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使每一个村的环境整治行动有目标、有速度、有效果。
一是目标任务制定高。根据村组大小、村民多少、活动时间等实际情况,各村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屋场会计划,推动实现环境整治全域、全时、常态化目标。全镇14个村(社区)将每周五定为环境卫生“清扫日”,对村公共场所、垃圾集中区、“三不管”地带开展1次全面清扫;将每月15日定为环境卫生“评比日”,对每家每户开展1次居家环境评比活动,每次评选出最清洁和不清洁家庭各3户。
二是专班人员分工细。按照“清、拆、改、建、种、修、增”7字要求,各村建立了“体制顺畅、标准明确、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工作专班,并明确村支书负责、驻村干部协同、村“两委”齐抓的三级责任机制。同时组建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组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村保洁员组成的“公路沿线”“沟渠塘堰”“房前屋后”3个治理小分队,做到分工有责、协同有序、作战有章。
三是步骤措施安排实。各村均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计划书”“路线图”“时间表”,以“百日”为时限,制定宣传发动、突击攻坚、考核验收三阶段行动计划;以补齐短板、消除顽疾为目标,制定一周一督办、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的行动措施。对辖区内“三不管”地带及死角垃圾点,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无缝衔接”式管理。目前,全镇各村开展集中清扫活动80多次,参与干部达200多人。
二、一屋一会,做到男女老少人人参与
开会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而氛围是人群营造的。大畈镇首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屋一会”模式,坚持以屋场为单位,以村民为对象,以拉家常为议题,做到议会地点便民、参会人员全民、开会形式随民。
一是议会地点便民化。各村在召开屋场会时,大家选择的会议地点都是随机而择、因地制宜,选择场地主要为村文化礼堂(祠堂)、文化广场、屋场庭院、自家门口等等,坚持做到以便民、简单、就近为主,既利于吸引群众参与,又便于群众聚集,真正把“一屋一会”打造成广大农村群众“学精神、拉家常、话整治”和“愿意去、争着去、想要去”的“会议中心”。
二是参会人员全民化。各村把“一屋一会”开到了村村湾湾、角角落落、家家户户,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中来,同时号召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积极参会,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架起一座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让在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了“动员全民、全民参与”的效果。目前,全镇参与“一屋一会”群众达5000余人。
三是开会方式随民化。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屋一会”开展以来,各村因人而异、因桌而座,并根据参会人数、特定人群、农忙时间等因素,分类施策确定开会方式。农忙时则晚上开;节假日和雨天则白天开;人多则适当调整“重心”,主要阐述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及做法;人少则直接奉上“干货”,简单明了布置任务。开会时坐的坐、站的站、蹲的蹲,不拘一格。目前,全镇各村召开大小屋场会60余次。
三、一场一讲,做到三级干部个个宣讲
各村以“大畈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为宣传主题,探索驻村干部、工作组长、村支部书记,人人上台“讲人居、讲卫生、讲整治”的“一场一讲”模式,有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精神宣传到户到人、入脑入心。
一是“主职式”宣讲。充分发挥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作用,镇党委要求驻村干部亲自带头示范讲、村支部书记作主讲、工作队长配合讲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人人讲模式,形成“干部讲政策、支书讲故事”的宣讲机制,做到“一场一讲”不白讲,“一场一讲”有实效。目前,全镇14个村(社区)的32名驻村干部、14名村主职、28家驻村工作队全面开讲,宣讲场次达60多场。
二是“点单式”宣讲。各村屋场会主讲人根据“清、拆、改、建、种、修、增”分类拟定宣讲内容,将宣讲内容融入到群众实际生活之中,充分利用身边故事、身边典型、身边例子,选择群众想听、要听、愿听的宣讲内容,在宣讲过程中,按照群众的提问和需求,由群众进行“菜单式”点讲,引导群众积极点讲、积极参与、积极聆听,真正发挥农村群众谈治理、议治理的作用。
三是“娱乐式”宣讲。各村一改过去的“以会议传达会议”“为宣讲而宣讲”“我说你听”的单一宣讲方式和老套做法,彻底消除村里开会村民请不来、坐不住、听不进的现象,以专题式、直观式、互动式、聊天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讲,方式紧贴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真正让群众乐意听、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